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国家能源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大渡河经验”样本引领新风尚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8-08-08

8月5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18全国企业文化(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现场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渡河公司”)被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最佳实践企业”称号。

“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最佳实践企业”揭牌仪式

自古有“大渡天险”之称的大渡河流域干流全长1062公里,流域面积7.74万平方公里,天然落差4175米,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据了解,大渡河公司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所属最大的水电企业,主要负责四川大渡河、西藏帕隆藏布流域水电开发与运营,拥有大渡河干流、支流以及西藏帕隆藏布流域水电资源约3000万千瓦,目前已建成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投运电站9个,总装机达到1174万千瓦,约占四川统调水电装机的四分之一,为保障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电力供应、建设国家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最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

大渡河干流水电梯级开发方案平面图

打破定式 创新型思路引领发展

“从国内外企业发展经验看,凡是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总是能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不断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及时转变、调整和选择正确的发展思路,以思维创新引领战略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从而使企业不断保持先发优势,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谈及大渡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时,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驻会副会长尹援平说道。大渡河公司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的评选对象中脱颖而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打破思维定式,创新发展思路,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大渡河公司受形势变化和市场影响,流域开发规模和生产战线的增加给管理带来了挑战,相对落后的技术手段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发展出现了不适应。为此大渡河公司提出了从基建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从行政管理模式向智慧企业管理转变的执企理念,全面推进智慧企业建设,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

文化强企 高质量发展生动注解

作为新晋评选的“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最佳实践企业”,大渡河公司在过去4年时间里,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写下了最生动的实践注解。

据了解,大渡河公司近年来坚持企业发展与员工幸福相协调,坚持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质量第一与效益优先相统一,将创新文化融入到了执企理念、行为观念、制度建设、平台建设、资源配置、品牌形象当中,构建了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其着力打造了创新组织体系和项目研发平台,构建了本部青年创新工作站、基层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创新体系,实行人员流动进站、课题滚动开发、成果联动孵化,鼓励员工围绕生产实际,开展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同时,大渡河公司充分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与清华大学、华为集团等知名高校和企业合作,打造了开放式、协同式创新平台。

此外,大渡河公司以创新文化引领管理变革,以管理变革保证智慧企业建设,推动管理模式由层级制向中心制转变、生产管理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指挥决策由经验化向数据化转变、风险防控由被动式向预判式转变、员工队伍由生产型向创新型转变,提升了企业治理效能和经营效益,使创新文化真正对企业发展贡献了独特价值。

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构建,赋予了这一水电企业愈发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大渡河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累计获得知识产权授权165项,其中发明专项26项、实用新型专利120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8项,获得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等20余项省部级奖项,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

审时度势 打造“大渡河经验”样板

“大型国有企业的稳步发展,应当把握大势,利用先进信息通讯技术使产业全过程相连和感知,通过平台建设打造产业生态,使产业组合由低组合迈向高组合,着力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这些都符合当今产业和科技发展大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教授在分析硕果累累的“大渡河经验”对于国有企业的借鉴意义时指出。

宋华认为,应当注重协同和整合的价值观,从感知层、数据层、流程层、业务层四个层面系统推进智慧企业建设,使信息系统贴合自身产业链和生产运营场景,把创新文化落实到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创新、制度创新上去,体系化、协同化推进创新事业。此外,应当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不仅强调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更加强调人的可持续,通过智慧企业建设把员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释放员工的创新力、创造力,使企业不断从传统企业向创造型企业发展,从能源型企业向知识服务型企业转变。宋华表示,企业应当具有内驱力,要通过构建可视化的信息界面,打造企业发展的“仪表盘”,通过鼓励试错和探索,寻求新的业务突破口,打造企业发展的“驾驶舱”,通过透明化的技术打通信息屏蔽,让内部信息零延迟,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打造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国务院国资委网站 姚腾)

【责任编辑:王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