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央企建设者】之六:工程到哪里 哪里就是“家”
【一带一路央企建设者】之六:工程到哪里 哪里就是“家”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2-13
“妈妈,我可以去上学吗?”
在中国援助巴基斯坦达苏水电项目营地,果果正在和他的小伙伴——一只小野猫玩耍,忽然扭头问妈妈李巧会,李巧会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常年在外 项目营地就是“家”
果果虽然只有3岁,但已经在巴基斯坦生活了一年半。他的父亲侯文军和母亲李巧会都是中铁十七局援巴基斯坦项目的工程人员。
果果(右)和当地工作人员在一起
达苏水电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距离巴首都伊斯兰堡360多公里,中巴边境600多公里。项目所在的开伯尔省上格拉地区地处克什米尔,曾是“基地”组织的主要活动范围,安全形势一度十分严峻。
2013年,侯文军、李巧会夫妇作为中铁十七局一公司首批走出国门的援建人员,赴巴基斯坦参加“中巴友谊路”的修复工程,至今已在“中巴经济走廊”上奋战了1500多个日夜。
共同奋战在巴基斯坦的侯文军、李巧会夫妇(摄于2013年)
虽然家在太原,但侯文军每次回来到离家很近的地方都需要导航。“市区建设太快,隔几个月回来就变一个样,就觉得有点陌生了。”也许,对于这个常年奔波在援外项目工地的家庭而言,项目营地更像他们的“家”。
夫妻携手 共同参与援外工程
李巧会和侯文军2006年从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后,一同进入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并一起参加了襄渝铁路二线、海南东环铁路、湖南龙永高速公路、福建仙永高速公路等国家及地方重点项目建设。
2013年,公司决定组建援巴项目部,并在内部公开报名选拔。作为公司技术骨干的侯文军、李巧会同时报名并入选。
侯文军夫妇初到巴基斯坦的第一个工程是援巴公路——喀喇昆仑公路修复项目,这是一条长达1200多公里的“当代丝绸之路”,该项目于2013年9月15日开工,作为巴基斯坦北部通往伊斯兰堡及南部沿海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通往巴基斯坦及巴南部港口卡拉奇、南亚次大陆、中东地区的唯一陆路通道。
施工现场
援外工程的施工难度和艰苦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更具挑战的还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风险。2013年项目刚开工,当地恐怖袭击风险等级就提高到最高级别,项目部被迫全体返回伊斯兰堡,安全形势稍好后又马上返回项目工地,当年半年时间因为安全原因共往返伊斯兰堡6次,每次都是一到工地就马上投入工作。
“刚去的时候,当地的警车护送到工地,就遇上了埋在路边的炸弹,一名高级警官受伤。”李巧会回忆起初到巴基斯坦时的安全局势,仍心有余悸。
考虑到安全因素,巴基斯坦向项目部派出了警察部队。“施工高峰期,三十多名中国员工的营地就配备了400名警察,他们对我们的援建是非常支持和欢迎的。”李巧会回忆道。
三年多的援外施工摸索,援巴公路项目多次受到了巴国总理、国家公路局主席的表扬,并最终荣获巴基斯坦公路局“中巴友谊特殊贡献奖”。
五年援建 亲身感受“巴铁”友好
侯文军和李巧会虽说都在一个项目,但为了方便与当地政府沟通交流,侯文军常驻伊斯兰堡,李巧会则在项目营地。由于经常需要参与其他海外重点项目招投标,侯文军常年奔波在北京、太原、巴基斯坦、印尼、老挝、孟加拉等地,一家人一年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半年。
2014年,儿子果果出生,但孩子没人帮忙照看,2015年,李巧会带着一岁半的果果返回了援巴项目工地。在营地没有小伙伴,山里的猴子、林间的野猫成了果果最好的玩伴。
在当地,女子不能外出工作,侯文军夫妇只好请了一名男保姆。每天天刚亮李巧会上班时儿子还在熟睡中。遇到保姆休假的时候就只好把孩子锁在屋里,有几次孩子醒来爬上桌子,隔着窗户找妈妈,都从桌子上摔了下来,最严重的一次头上摔了拳头大的脓包,医生建议马上回国治疗。“幸好回国检查不是太要紧。”李巧会话语间满是自责。
目前,项目部包括李巧会在内的女员工共有3人,除了工地,她们活动范围同样仅限于用钢丝围起的近两米高的营地院内。除了乒乓球、篮球、台球,散步成了中国工程人员最主要的娱乐体育项目。
中巴友谊公路
近五年的援建经历,让侯文军、李巧会在见证“一带一路”顺利推进的同时,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项目部在保证工程的同时,还为沿线村庄修复道路,捐建警察安全检查站、帮扶贫困学生、参与抗震救灾,成功树立了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与此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巴铁”对中国人的友好,“援建项目为当地居民解决了好多实实在在的困难,当地居民对中国人很友好,工程进驻达苏地区时,当地老百姓还拉着条幅、举着五星红旗来欢迎呢!”
目前果果已经在伊斯兰堡上幼儿园了,而对于将来,两人坦言:“没有太多考虑,工程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责任编辑:骆秧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