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国家电网:架空线入地 首都更美丽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1-09

净化环境、腾出空间、降低隐患。随着2017年12月27日南线阁街电力架空线入地最后一基电杆拔除,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负责实施的2017年首都核心区58条道路的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已经全面完工。一组数字向我们展示出这一年国网北京电力的工作成果:新装10千伏箱式变电站266台、开闭器255台,敷设电缆151千米,拆除柱上变压器326台,拆除导线164.5千米,拔除电杆2193基。这相当于让出了13.2万平方米的电力空中走廊,进一步净化了首都核心区空间环境。

先建后拆 深夜施工不扰民

2017年,首都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整体工作量达到“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作量的5倍。为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用电的影响,此次架空线入地施工,国网北京电力集中安排在每日夜间零时至5时进行,并采用先建后拆的方式,即建好一条同路径的地下电缆线路后才拆除架空线路。

任务量大,夜间施工,从酷暑到寒冬,如何保证施工的精细化?我们了解到,从工程开始之初,国网北京电力就成立了国家重大项目电力建设与服务总指挥部和首都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负责人带队,深夜督察现场,把控进度;组建共产党员突击队,在5个项目部分别设立党员责任区、7个专业组设立54个党员先锋岗,参与物资配送、停送电计划、土建验收、优质服务等18个关键环节。

这种精细化更渗透到人性化的施工方案中。夜间施工,增加反光标识、交通警示标识和交通导行措施;胡同道路狭窄,就严控施工作业面;靠近居民住宅无法使用大型器械,就依靠人背肩扛的方式;电力负荷分段切改,缩小停电范围迅速恢复供电;挖一段路沟,铺一段管线,及时清理施工垃圾恢复路面,让居民出行更安全、更放心。

“布控球就支在工地的旁边,实时监控,移动设备安装在施工现场负责人的安全帽上,所有数据会立即传送到可视化监管平台。”北京城区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工程师余森林告诉我们,施工高峰期,应用移动智慧平台同时实时监控多个施工现场,视频截图存证、双向语音对讲、作业现场定位等,做到“一条道路一个项目负责人”。国网北京电力还细化管理到每项工程的每个施工点位和作业面,增大现场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管控力度,全力保证施工安全、文明。

北京城区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李宁,2017年几乎每天都在各工作点位上奔波,“大多数道路夜间拔杆,增加了作业人员上杆作业、吊车操作、拔出后电杆方向控制的难度。”此外,冬季施工,入地电缆在低温下外壳硬化,不易弯曲,路面因寒冷更加坚硬,影响了破路施工速度。李宁告诉我们,针对疑难点段,国网北京电力制订了差异化方案,对每条道路制订“一路一图一杆一案”。

让李宁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坛路的施工,这是电力架空线工程单条长度最长的一条路,2.1千米的道路施工情况复杂,周边的管线更是纵横交错。为了避开其他管线,架空线入地的基坑最深挖到13.5米,创下电力架空线入地基坑深度之最。

相对于施工而言,北京城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架空线入地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魏世岭的介绍让我们体会到配合对工程推进的重要性。“电力线、通信线、有线电视线‘三线搭挂’,交叉敷设在一根电杆上,各类线路产权复杂,涉及部门单位多、工程实施过程复杂,政府支持和参建部门的配合尤为重要。”

北京市将核心区架空线入地工程全部纳入“一会三函”政策。同时,成立架空线入地工程审批工作服务组,设专人专项负责,并按照“联审联办”机制,加快前期手续办理。从传统的“坐等报件”,到现在的“上门服务”,前期手续“串行”变“并行”,工程全面提速。此外,市架空线入地协调推进组入驻国网北京电力架空线入地现场指挥部,分三组集中办公,协调工程中遇到的施工占路、设备安放、地下管线密集等问题、现场应急处置突发事件,有力地推进了工程进度。

架空线入地 胡同风韵更浓

行走在北京的胡同小巷,让我们感受最深的,不仅是最直观的线路、线杆的消失,还有原有的柱上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消失,让出了更多的胡同空间。在已改造完的大栅栏商业区樱桃斜街胡同,原本街道上约50米一处的电杆和电杆上密密麻麻的“蜘蛛网”不见了,两台箱式变压器被安装入屋,配上青砖灰瓦的建筑立面,古色古香。有的还做成传统胡同的小门楼样式,路过的行人不仔细观察,甚至看不出这里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这个活儿好啊,电力设备入屋子,胡同敞亮了。”“以前每个杆上都有数十条线,太乱。现在清爽了,街道特别干净,不挡天空了。”“家门口的改变才是最美的风景!”……路过架空线入地完工之处,周围的居民赞美连连。他们切身感受到街道的风貌更新、风韵更浓。

遵循景观化、小型化、隐形化设备的思路,仿古式箱式变压器或被安装进屋里,或结合当地街道文化特色设计外观,电力设备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和谐。新立的路灯也更加人性化。在史家胡同,我们看到,新路灯高度降至3.5米,不但解决了“光下不来”的老难题,每盏LED灯只有15瓦,比过去70瓦的钠灯节能三倍多。

不止于此,国网北京电力还将架空线入地工程与国际一流电网建设相结合,同步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改造。至“十三五”末,首都核心区主次干路将全部实现电缆供电,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年户均停电时间低于5分钟。首都核心区将打造成为“安全可靠、智能互动、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国际高端智能配电网示范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