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从门头沟无煤化之路看“气化京津冀”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1-03

岁末年初,北京市门头沟滨河小区国信供热厂,两根60米高的大烟囱赫然耸立。一根连着停用的排烟煤炉,一根连着燃气锅炉;一根砖壁上累累黑斑,封存着门头沟厚重的过去,一根吐着腾腾蒸汽,拨开昔日古老煤都清澈的未来。

2016年,因为天然气快速覆盖,这里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25.3%,在北京市各区排名第二,成为绿色产业明珠、京西魅力新城。

以前,这里是全然不同的景象。元明清三朝北京城的建设和发展,催生了这里煤炭行业的繁荣。“日行千里路,夜走万川岩,驮去乌金宝,换回古铜钱。”鳞次栉比的煤铺商号,源源不断的运煤商旅,蜂拥而至的掘金梦想。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一度成为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因煤而兴,因煤而伤。

1935年,北平师范大学的师生在《门头沟印象》里写道:80%以上是矿地,这里形成一个黑的世界。泥土、房舍、沟渠里的水,甚至人们的脸和手,几乎全是黑的;道路上的煤土,都成了细细粉末,即便是天晴无风日,也是尘土飞扬……“家有半碗粥,不去门头沟”成为当地的名句。

京西煤都走出历史的重重“雾霭”,得益于与清洁能源天然气的美丽邂逅。

2006年,一群“红工装”来到门头沟,深入大山勘察设计。不久,载着压缩天然气、印有宝石花的CNG车开进了山沟沟。十多年来,为了跟上门头沟棚户区改造和“煤改气”加快推进的步伐,负责供气的昆仑能源调动气源、运输、施工和管理优势,克服山险地狭、居民分散等困难,形成了燃气管道延伸为主、LNG点供为辅、CNG配送补充的全方位供应格局。2016年冬天,海拔600米的古镇潭柘寺镇结束了几百年伐柴烧煤的日子,就在离古寺不远的山腰,耸立着一座现代化的LNG橇装站。天然气不仅“下乡”而且“上山”。

因气重生,因气而靓。

坐在煤车上的门头沟正在步入“无煤化”时代。到2017年,昆仑能源、华港燃气在门头沟地区的燃气管网总长近300公里,天然气覆盖超过97%。

俯瞰整个燕赵大地,“气化京津冀”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油先后建成投产了陕京四线宝坻—香河—西集联络线天然气管道,港清三线、唐山LNG外输管道等一批项目,形成了7条管道、5座储气库以及1座LNG接收站向京津冀地区供气的格局。5年来,输入华北地区的天然气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截至2017年11月底,累计供气1100多亿立方米,按等热值计算相当于替代2.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3亿吨。2017年年初,首都北京彻底告别了燃煤发电的历史。

村村通、户户通,以气代煤遍地开花成为近年华北地区民生改善一大亮点。

“从小家里就烧蜂窝煤做饭,没想到年纪大了赶上天然气,比烧煤方便多了。”“烧煤时,白衣服没法穿,现在洗澡取暖都很方便。”朴实的话语折射的是京津冀煤改气推进更快、能源底色更绿、发展底气更足。

背靠宏大的华北天然气供应网络,门头沟进入蓝金时代。昔日煤车不绝、尘粉扬天的山涧古道,众多“驴友”登山驻足,生态旅游、高新科技成为这里的新名片。门头沟正在青山绿水间续写新的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