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下水
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下水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7-11-03
11月3日,随着船闸缓缓打开,由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航局”)投资并联合设计,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6600千瓦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天鲲号”的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进一步升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建成后它将取代“天鲸号”,成为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
自主设计 开启中国疏浚装备制造新时代
早在2015年,中交天航局就启动了新一代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的建造工作,此时距离赫赫有名的“天鲸号”交付使用不过5年时间。其原因主要在于近年来疏浚和吹填造地工程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同时也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建设海洋强国之重器的要求,中交天航局进一步提速重型自航绞吸船的研发创新工作。
挖泥船除了在航道疏浚和港口码头建设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外,还催生了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像连云港海滨新城项目、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项目等,其用地大都来源于挖泥船的“填海造地”。
相比“天鲸号”,“天鲲号”无论在技术性能上,还是装备国产化程度上都更进一步。“天鲲号”不仅是国内首艘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也是国内首艘采用全电力驱动型式的自航绞吸船。
据介绍,“天鲲号”挖掘系统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绞刀电机额定功率6600kW,最大功率可达9900kW。绞刀转速可根据土质的变化进行无极调速,两台驱动电机可根据挖掘功率的需要选择单机或双机运转,其挖掘功率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泥泵电机总功率17000kW,最大排距15000m,输送系统能力世界第一。
为了说明“天鲲号”挖掘能力的提升程度,中国交建企业文化部副总经理查长苗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假设‘天鲸号’是一个壮汉,靠肩膀平地运沙子,500米范围内,他每天可以运1方沙子,‘天鲲号’则是可以在30米水深底下,1小时多运1500方沙子,并且还能多运10公里,就是这么大的差距。”
除此之外,“天鲲号”拥有全球最强的适应恶劣海况能力,船桥架重量高达1600t,可满足挖掘高强度岩石的需要。重型桥架采用上下双耳轴形式,可实现6.5-35m挖深范围,该船35m的最大挖掘深度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天鲲号”桥架配置的世界最大的波浪补偿系统,可保证船舶在大风浪工况下的施工安全,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并且全球首创在重型自航绞吸船配置钢桩台车/三缆定位双定位系统。
“天鲲号”在疏浚三维土质建模与显示、实时潮位推算、能效管理、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自动挖泥控制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研发,形成国际领先的新型自航绞吸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统。
“这标志着我国疏浚装备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文炜这样表示,“‘天鲲号’是在上海振华重工制造的,两家的合作表明中国交建在疏浚行业具有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天鲲号’的建造成功实际上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一种展现。”
不忘初心 天航人矢志创新终圆梦
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的背后,凝结的是几代天航人辛勤的汗水。
自古以来,我国是疏浚大国,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然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疏浚技术装备慢慢落在了后面。“中国疏浚业的120年里,其中10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船都是靠进口的”,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顾明感慨道。
1964年,我国仅引进的航津浚102轮就花了4吨黄金。主力疏浚船舶的引进不仅花费昂贵,国外厂商还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所有参数均严格保密。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疏浚装备产业,以曾任天津航道局总工程师的李毓璐为代表的老一辈天航人走上了疏浚装备国产化的道路。
进入21世纪,受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建设投资的拉动,深水航道建设和填海造地工程开始大规模的兴起,国内疏浚市场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蓬勃局面。
“真正的国产化是从2005年之后。”顾明表示。2006年,天航局成功建造中国第一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大型绞吸挖泥船“天狮”船,彻底打破了国外挖泥船的技术垄断。以此为开端,天航局自主设计建造各种类型挖泥船30余艘,其中包括现役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鲸”。这些船舶的成功建造,使中国挖泥船建造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带动了我国挖泥船绞刀、耙头、泥泵等关键机具,装备及零部件的国产化之路,带动了我国疏浚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21世纪初,我们就分专业组建团队开始了研究,现在这支队伍有400来人,形成一心一院一室一站五机的研发体系。这才为后期天航局几十艘大船的建造奠定了基础,其中就包括功勋船舶‘天鲸号’,还有我们今天下水的自主设计建造、拥有完全知识产权、代表中国疏浚业最高建造水平的‘天鲲号’。”顾明表示。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是天航局能够迅速提升我国挖泥船建造水平的关键所在。“天鲲号”的成功研制,实现了我国重型自航绞吸船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核心技术的掌握,填补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重型自航绞吸船的空白,使我国挖泥船设计和建造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创新驱动 打造建设海洋强国利器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鲲号”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丰硕成果之一。
我国的疏浚装备先后走过了整船进口、国外设计国内建造、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等阶段的曲折道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十九大报告中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二千多年前,庄子梦见鲲鹏水击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如今,名为“天鲲”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成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建设科技强国、建设质量强国、建设交通强国、建设海洋强国路途中迈出的坚实一步。
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天鲲”号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型装备制造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改革发展带来的历史性进步,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过去五年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国务院国资委网站 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