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标全球知名企业集团,追赶的重点是管理,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统筹资源、服务战略发展,成为大型企业的共同行动。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提出建设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战略目标以来,在向国际一流迈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科学管理手段、不断增强的发展能力,诠释着航天科工科学管理水平的全面跃升。2007年~2009年的三年任期中,航天科工上下一盘棋,加大资源统筹,着力协调发展,集团化、集约化发展趋势全面呈现。
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促发展
战略管理委员会、投资管理委员会、预决算委员会、业绩考核委员会……短短三年,众多机构在航天科工建立和完善起来。它们正是航天科工深入推进内控体系建设,规范治理机制的重要标志。
此间,航天科工实行了总会计师委派制度,建立了特聘审计师制度,开展了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以及任期中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和资产状况审计。多层面、多维度的管控促进了经济运行的规范和高效。
为快速推进“依法治企”,航天科工加强了总法律顾问队伍的建设,实现了对经济合同、规章制度的100%法律审核,在中央企业中处于“领跑”行列。航天科工依法治企经验被国资委交流推广。
建章立制,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航天科工制定并下发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方案,加快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步伐。
科学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准确航标。航天科工重点加强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决策的控制力和执行力,同时注重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
为增强服务决策、引导经济发展的能力,三年间,航天科工不断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和全面预算工作,着力提升经济运行分析与监控水平,加大资源统筹力度、集中服务主业发展。无论是航天科工的整体经济指标,还是所属单位的发展情况,都反映出综合计划、预决算管理水平的逐年提高和金融平台建设的日臻完善。
近年来,国家对中央企业的考核不断加强、不断优化,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提前对接上级考核导向,同时建立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形成了上下一致的考核体系,有力促进了航天科工和所属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能力 卯足干劲奔一流
科学的管控措施密集施行,良好的发展态势迅速形成。三年来,航天科工科学发展能力迈上新台阶,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
作为高科技军工企业,航天科工秉承创新传统,通过建体系、筑平台,创新能力稳步提高。2007年~2009年,航天科工建设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并自筹经费近56亿元用于航天科工自主创新项目。在日趋完善的创新体系中,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夯实,重大自主创新项目接连不断地涌现。
同时,航天科工率先在军工集团发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争得了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的桂冠,并多次从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上捧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三年来,航天科工加强队伍建设的种种措施高密度实施,快速聚起了人才对航天事业的推动力。
首先,航天科工积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竞争性选拔和外部引进领导干部力度,形成了完善的领导干部调整机制,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大大提升;其次,航天科工围绕三大产业布局,完善专家选拔制度,突出专业性,加大后备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专业技术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硕果累累;再其次,航天科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交流,出台首席技师制度,着力培养技能领军人才,技能队伍人才辈出。
信息化一直是航天科工发展的有力支撑,为此,航天科工全面实施信息化战略举措,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研发制造能力与管控能力。
几年来,数字化研制子工程在航天科工科研生产中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型号产品研制效率和质量。一线工作者反映,数字化使得产品结构设计周期显著缩短、产品开发成本明显降低、产品设计制造更改次数大大减少。此外,人、财、物、产品、综合五大类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全面展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航天科工基础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
令人欣喜的是,信息化建设提升了企业价值创造能力——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列第35位,提前实现了“十一五”末进入前65名的规划目标。
三年来,航天科工型号飞行试验成功率和产品质量水平逐步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科学发展能力日渐增强,四大战略举措得以全面实施,展现出一个高水平、善管理、重未来的高科技企业集团的良好形象,为“十二五”的腾飞打下了牢固基础。
专题链接:中央企业第二任期考核优秀企业专题报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央企业第二任期考核优秀企业专题报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