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东方电气集团在西部大开发中崛起

文章来源: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0-07-14

  世纪之交的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重点支持力度,为西部地区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是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更是西部地区的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

  自2001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生态环保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改善最大的十年。

  地处祖国大西南的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十年西部大开发中,获益良多,得到长足发展。一个代表中国重大装备现代制造业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西部崛起。

  十年来,东方电气从年销售收入仅有三十亿元、只有火电和水电两大支柱产品、曾一度陷入困境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迅速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近四百亿元,拥有水、火、核、风、气等“多电并举”产品格局,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大型骨干企业集团,走过了自1958年建立第一个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以来企业集团成长发展的“黄金十年”,实现了东方电气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跨越。

  2007年,东方电气集团实现发电设备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建立了集团多产业板块发展战略的组织构架。2009年4月,集团按公司法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正式启动董事会试点,初步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和“5.12”地震灾后重建的双重考验,全年实现发电设备产量3133万千瓦,2008年曾创造3600万千瓦,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在火电同比减少14.4%的同时,风电同比增长50%,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在集团经济增长中作用凸显。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89.9亿元,同比增长9.9%,创历史最高水平;新承接合同595亿元。

  一、企业规模和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不懈努力下,东方电气集团十年间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

  1999年,东方电气集团资产规模110亿元,所有者权益31.5亿元。经过十年的利润积累、资本市场融资和国家资本金注入,2009年,资产规模已达到896亿元,所有者权益达151.8亿元,分别是1999年的8倍和4.8倍。全集团从1999年工业总产值23.8亿元、工业增加值8.9亿元、营业收入31.3亿元、利润0.16亿元的微利企业,到2009年快速增长为工业总产值398亿元、工业增加值63.6亿元、营业收入389.9亿元、利润13.8亿元(其中,地震前的2007年实现利润29亿元)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十年间,全集团工业总产值增长16.7倍,工业增加值增长7倍,利润总额增长达到了86.4倍,年增长率分别为32%、22%、56%,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产品产量连续六年世界第一

  西部大开发实施的十年,也是东方电气集团发电设备产量增长最快的十年。十年来,东方电气集团的生产制造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发电设备产量连年上台阶,年平均增长率为124.54%,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的记录。

  1999年,东方电气集团完成发电设备总产量369万千瓦,其中火电244万千瓦,水电125万千瓦。此时的东方电气集团刚刚接触核电,首次作为分包商制造了岭澳核电站一期百万千瓦级核岛和常规岛主要设备。2009年,全集团完成发电设备产量3313万千瓦,将近1999年的9倍,其中火电及核电共2200万千瓦、水电600万千瓦、风电180万千瓦。

  三、顺应国家能源战略结构调整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九五”期间,东方电气集团仅有火电和水电两大类产品。由于仅有发电设备业务且产品种类较少,产业板块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东方电气因此提出了多元化经营以抵御市场风险的战略发展思路。西部大开发的十年中,根据国家电力结构调整、西部开发水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政策导向,自2004年起,集团就着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产品,到2009年形成了水、火、核、风、气等“多电并举”的产品格局。

  近年来,东方电气集团新能源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全集团新增订单中,火电占44.9%,核电占24.2%,风电占14.6%,水电占5.6%,燃机发电占1.1%,其它订单9.6%。核电、风电、水电等新能源订单所占比例已经与传统的火电订单持平。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东方电气根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势头加快了优化资源配置,逐步调整产业布局。1999年,全集团主要企业集中于四川。经过十年的产业布局调整,目前集团企业分布延展到四川、河南、广东、浙江、江苏、湖北、内蒙、甘肃和天津等八省一市。2008年,集团在印度设立了首个海外子公司——东方电气(印度)有限公司,其资源布局已初具国际性特点,而不仅仅只局限于海外贸易和工程承包。

  四、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十年来,东方电气按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路线,自主开发了超临界600MW、超超临界1000MW火电机组、700MW大型水电机组和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集团现主要产品技术水平均已达到国际先进,部分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00年~2009年,东方电气集团共获得5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9个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国际化经营成效显著

  十年来,东方电气的海外市场扩展更为迅速。 1999年,全集团海外订单不足1亿美元,市场集中在中东。集团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努力拓展海外市场,除传统中东市场外,还大力拓展东南亚、南亚等市场。近年来,还开始涉足南美、非洲和欧洲等以前很少进入的地区,更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海外市场现已成为东方电气集团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集团当年新承接的海外订单已经超过19亿美元。目前,正在履约的国际市场订单75亿美元,在建项目总装机容量接近4000万千瓦。

  六、改革取得新突破

  为精干主业,分离辅业,加快企业减负的步伐,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2002年~2008年,东方电气开展并完成了主辅分离、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

  当前,东方电气集团及所属企业都已完成公司制改造。2007年,东方电气实现了发电设备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全集团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产品结构和组织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2009年,集团按公司法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正式启动董事会试点,初步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探索和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东汽灾后重建任务提前完成

  “5.12”特大地震使东方电气依山傍水的东方汽轮机遭受重创,300多名职工及家属遇难,直接经济损失约24亿元。但东方汽轮机不仅没有在市场上消失,反而以“青山依旧在,东方照样红”的壮举活跃在市场上。除了不屈不挠的“东汽精神”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借助于西部大开发政策而积累和建立的东汽德阳基地,在这“天灾人祸”降临之际,支撑企业顽强地生存下去。这都得益于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是“黄金十年”给予的机遇与沉淀。

  地震之后,东汽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在废墟上恢复生产,并以德阳基地为核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方式、多渠道促进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保证国家各重点项目所需设备的按期交货;同时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团结拼搏,积极推动东汽新基地的建设。所有这一切是在1年零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创下了灾后重建的“东汽速度”,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东汽精神”,使新东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提前完成了灾后重建,兑现了对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的庄严承诺。

  历史是延续的,没有当年的西部大开发给予的政策和“黄金十年”的机遇,以这样的速度重新站起来并一举走进世界的先进行列是很难的。

  八、履行社会责任,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集团成功研制成功单机容量60万、100万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提高了机组效率,减少了排放。通过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增加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产出比例,2009年,集团核电、风电、水电新接订单的比例已与传统的火电订单比例持平。东方电气所属各企业也先后关停了本企业一些技术水平落后、高污染的生产车间,尽可能性投资新建技术水平高、污染少的生产装备。

  新的时期,东方电气集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东方电气集团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的综合性重大技术装备企业集团。为此,东方电气集团将继续加快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向相关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延伸,用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不失先机,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开拓市场,在2012年争取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30亿元,使东方电气能及早进入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80~10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行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