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华能集团四川公司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水电

文章来源: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8-11-28

  ――华能集团四川水电开发纪实

  当今世界,如何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严峻挑战,加之节能减排的压力,大力开发水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必然选择。我国政府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下有序开发水电的战略决策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水电建设方针。科学开发水电,就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存,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使水电能源开发成为利用水能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综合效益、造福人民、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多年来,华能四川公司秉承华能“三色”公司的企业使命和“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地人民”的水电开发理念,坚持共赢开发、共建开发、共享开发、共生开发,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的“五个责任”(政治责任、安全责任、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截至目前,华能在川装机已达13座,共188万千万。

    一、坚持流域梯级开发

  四川被称作“千河之省”,纵横着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涪江等众多河流,水力资源蕴藏量达到1.44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一,被视为我国水电开发的战略要地。

  华能集团高度重视四川的战略地位,1987年即率先入川办电,华能四川水电公司按照华能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1990年开始,在川内的“三江两河”流域(嘉陵江、岷江、涪江、宝兴河、瓦斯河)进行中型水电开发,规划建设25座电站。

  自上世纪30年代,全世界水电资源开发迅速展开,逐步形成了成功的流域梯级开发模式和经验。流域梯级开发在对流域的经济资源结构、生态系统的冲突与平衡、社会结构的解体与重构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较单个工程而言具有群体性、系统性、累计性、潜在性等显著特征,但流域综合梯级开发有利于统筹规划,优化开发方式,避免资源浪费,同时更好的发挥其经济效益和调节性能。

  华能在宝兴河流域建设中率先在国内进行流域梯级开发探索,国务院前副总理邹家华同志曾题词“通过宝兴河电站的开发,加快走出一套流域梯级开发的路子,总结经验,加快水电建设”,这不仅是对华能四川水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华能四川水电的殷切希望,更为华能四川水电指明了发展思路。

  数年来,华能四川公司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流域水电的梯级滚动开发。2006年12月29日,宝兴河硗碛龙头水库电站投产,加之此前投产的雨城、铜头、小关子电站,宝兴河流域“一库八级”开发初具规模,标志着华能流域梯级滚动开发的成功;2007年5月1日,火溪河龙头水库电站水牛家电站投产,木座电站随后于10月1日投产,加之此前投产的自一里电站,火溪河流域“一库四级”梯级开发也基本成型。

  二、注重环境保护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以尊重自然、追求绿色为核心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民心,生态环境保护这一水电开发建设中的重大的课题,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保家园一片美丽,还地球一份清新”。追求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是“绿色华能”的企业使命!她充分地显示出了华能人的社会责任感、人类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而这一使命与责任,同样是华能四川水电全体建设者们在开发“三江两河”水电资源中的至高准则与美好的夙愿。

  四川公司在电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科技创新,大胆引进挪威水电的“气垫式调压井”先进技术,并进一步采用“一坡到底”的引水隧洞方案,更好地保护了电站周边的原生态植被环境,逐步实现了具有真正意义的“绿色水电”开发。

  建设常规引水式电站,一般多是水平挖掘修建引水隧洞和在山腰修建调压井,在开辟上山临时公路时对山坡植被生态难免不造成破坏。和常规调压室相比,气垫式调压井具有很大的环保优势,但是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在国内甚至亚洲尚未得到成功运用。

  上世纪末,华能四川公司在建设冷竹关水电站时,将上山公路改为上山双索道,较好地保护了山坡原生态植被。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四川公司结合工程实际,知难而上,积极和设计单位沟通,对是否采用气垫式调压室方案进行反复论证,聘请外国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咨询,最终决定率先在华能自一里水电站采用气垫式调压室技术,自一里水电站“亚洲第一气垫式调压室”的成功运行开辟了我国水电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先河。气垫式调压室技术在自一里电站获得成功运用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华能四川公司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陆续将该技术应用到小天都、木座、阴坪水电站项目中。

  冷竹关电站的双索道施工技术以及小天都电站气垫式调压井和“一坡到底”引水隧洞技术还分别获得了全国企业新记录。

  三、强化水电管理

  在管理上,华能四川公司在国内率先采取流域梯级开发管理模式,较早地采用“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业主负责制”等建设管理模式和流域集中监控等生产管理模式,华能四川公司还利用在川内多条流域进行梯级开发的优势,结合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实施跨流域的区域集中管理模式。

  华能四川公司一直致力于先进的自动化水平,实现现代化的水电管理。90年代初期,华能四川公司率先从瑞典、芬兰ABB、奥地利ELIN公司引进先进的梯级电站计算机集中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各个梯级电站的远方集中统一调度。华能四川公司一方面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监视系统、火灾报警监控系统以及流域水情检测系统等监管系统的实施,全面实现了对所有设备、机组的遥测、遥信、遥调、遥控,从技术上为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华能四川公司特别重视对员工技能的培训和管理,按照一专多能、分工协作的方式,实现了“机电专业合一,运行维护合一”的技术管理模式,从管理上改变了传统电厂运行维护方式,从而达到了生产现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标。

  四、履行社会责任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俗称“康巴地区”,是国内第一个专区级的民族自治区,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全州90万农牧民,长期依赖于“木头经济”,2000年全州财政收入统计约8000万元,被称作是“一个省的面积,一个县的人口,一个乡的财政收入”。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促进民族团结、稳定发展出发,提出“稳藏必先安康”。要发展甘孜州的经济,靠什么呢?大力开发甘孜州所拥有的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成为必然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华能四川水电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翻过二郎山、跨过泸定桥,进入甘孜州,与甘孜州政府合资合作开发瓦斯河流域梯级电站。华能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稳藏兴康”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贯彻落实华能“红色”公司的企业宗旨,为甘孜州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华能四川公司以电站库区及各建设项目移民点为重点,辐射流域周边地区,通过帮助解决库区及其他移民点移民的住房、教育、交通、就业等实际问题,达到维护库区和移民稳定和和谐发展的目的。并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华能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已经启动“哺农惠民工程”,先期投入2600万元左右,对华能四川水电开发区域内的雅安、绵阳、南充、广安、甘孜、阿坝等市、州华能水电站周边及移民点的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道路、乡村饮用水工程、农村科技文化宣传站、移民合作医疗、移民产业示范基地等进行扶持,支持四川的新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指引下,沿着华能集团公司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步伐,华能四川公司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华能集团公司实现又好有快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