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多项产品亮相珠海航展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8-11-04

  11月4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珠海航展”)在珠海开幕。两年一届的珠海航展已经成为了世界航空航天界的一次盛会。交流、学习、洽谈、采购,是航展的“主旋律”。作为国内最大的宇航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然成为航展上当之无愧闪耀的“科技明珠”。

  在11月4日至7日举办的航展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全面展示其技术实力、经济实力和近两年来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利用展会搭建交流平台,让航天科技集团的产品和技术走向市场,增进与同行的交流,扩大相互合作。

  航天科技集团的成果和产品在2号馆B、D区展出,展出面积3500平方米。展览内容涵盖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和航天服务员4大主业,包括运载火箭及技术、载人航天、卫星及太空探测、卫星应用单机系统、导弹炸弹、无人机等方面上百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品)的模型、实物和图片等。

  航天科技集团带来最大规模、最新技术、最具科技实力的项目和产品参展,充分展示近两年来的创新成果,展出的很多项目和产品均为首次亮相,可谓看点纷呈。而三个“首次”,更是让公众对航天科技多了一份期待与遐想。

  “神七”轨道舱试验品首次示人

  不久前,“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作为“神七”任务火箭、飞船这两大核心系统的抓总单位,航天科技集团首次让最具有科技创新的成果———“神七”飞船轨道舱的备份产品实物与公众“亲密接触”。

  据悉,该轨道舱在此次“神七”飞行任务中具备了气闸舱和轨道舱的双重功能,是一项突出的科技创新成果。航天员需要在这个狭小的“过渡间”里完成真空环境和地面环境的转换,确保出舱任务的圆满完成。

  由于任务需要,轨道舱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茫茫太空。而参展的轨道舱的试验产品,与实物是1∶1的比例,具有部分上天的轨道舱的功能。公众透过这个“庞然大物”,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航天员在轨道舱的生活条件以及试验环境,破解航天员的出舱之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观众还可以在航展上看到返回舱1∶1的模型,甚至可以在舱内的座椅上过一把“航天员”的瘾。

  四大主业首次齐登场

  作为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的“科技魅力”远不止飞船、火箭、卫星这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宇航产品。

  和以往参展相比,航天科技集团此次参展的项目和产品将首次全面覆盖到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4大主业,让普通百姓切实感受到航天科技“从茫茫太空走进百姓生活和千家万户”。

  节能环保产业“新兵”———气动脱硫脱硝、煤化工项目,让观众体会到航天技术为我们的“地球母亲”所做的贡献;新能源应用“典范”———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项目,让观众感受到航天技术在服务城市、清洁能源方面上的功用;航天制造国产化“硕果”———液压支架、红外甲烷遥感器等项目,让观众看到印有航天LOGO的“中国制造”产品散发出的民族之光。

  航天科技集团总会计师吴艳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目前已经占到了集团公司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今后要进一步挖掘航天的‘技术金矿’,使更多的航天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在不远的将来,更多普通百姓将在生活中更多地享受到航天高科技带来的福祉。

  “太空救援队”首次齐亮相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利用一切有效资源进行抗震救灾的伟大壮举中,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卫星等高科技手段发挥了巨大作用。先后共有9种型号15颗卫星参与了救灾工作,它们组成了庞大的“太空救援队”,从太空中给灾区人民和救灾工作带来了巨大帮助。此次展会中,航天科技集团首次展现以北斗一号卫星为代表的一系列高科技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在应急状态下的救援体系。

  透过展出内容,观众可充分感受到在特殊应急状态下,“导航星”定位紧急救援、“通信星”接通急救生命线、“气象星”细观灾区风云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