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矿冶总院承办的第二十四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举行

文章来源: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发布时间:2008-09-25

  9月24日上午,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承办的第二十四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IMPC)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会议至9月28日结束。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大会中国组委会名誉主席徐匡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际矿物加工理事会主席赛瑞尔?奥康纳博士致辞,大会中国组委会主席、国际矿物加工理事会副主席王淀佐主持开幕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吴溪淳,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张人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何鸣鸿,北京市科委副主任王荣彬,大会中国组委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大会中国组委会执行副主席、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蒋开喜,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陈清如等嘉宾出席开幕式。来自近50个国家矿物加工领域的学者、专家、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等近1000名代表参加会议。

  国际矿物加工大会在我国是第一次举办。国际矿物加工大会是国际矿物加工领域规格最高、最权威的学术会议,每2至3年举办一次,被誉为矿物加工领域的“奥林匹克”大会。大会自1951年起已举办23届,以往历届大多由发达国家主办。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积极争取主办IMPC,并曾于1997年和2000年两次书面提出主办申请,但皆未成功。2002年7月,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协以及国内矿业知名企业的支持下,中国矿业联合会选矿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选煤专业委员会、国家建筑材料工业科技教育委员会非金属矿专业委员会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一起,代表我国再次向IMPC理事会提出了主办国际矿物加工大会的申请。2003年10月,在南非开普敦举办的第22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上,我国获得2008年第24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的主办权。经国务院批准,第24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承办。2006年2月,第24届IMPC中国组委会正式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任名誉主席,时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任主席,各主办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及国内30余家知名矿业企业的领导为组委会成员,同时还成立了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大会学术委员会。

  我国作为矿业大国,在国际矿物加工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主办第24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对加强我国在该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国际科技合作,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我国矿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第24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内容几乎涉及所有矿物加工领域,包括矿物粉体工程、矿物分离、提取冶金、矿物材料、废弃物处理的工艺、技术、装备及节能、环保等。

  大会收到论文摘要投递800余篇,最终录取论文591篇,论文数量创历届IMPC之最。论文第一作者来自41个国家,其中国外作者论文337篇,国内作者论文244篇。会议期间将有283名论文作者进行口头发言、308名作者进行墙报交流。会议期间还举行小型专题研讨会。

  会议同时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一层展厅举办配套展览会,共有国内外53家公司参加展览,对矿物加工工艺、技术、药剂,矿物加工设备、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技术,湿法冶金技术与设备,矿物材料加工技术与设备,选厂设计新技术,矿山环境保护技术与设备等方面进行展示。大会还颁发国际矿物加工终身成就奖和青年论文奖。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作为这次大会的唯一承办单位,以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核心主业,是学科齐全、专业配套的大型综合性研究与设计机构和科技企业集团,是国家和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开发基地,具有工程设计甲级资质,2008年被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创新型企业”。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要从事与核心主业有关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以及工程设计、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和技术咨询等业务,在选矿工程、选矿设备、采矿工程、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工业炸药、磁性材料、工艺矿物学、表面工程材料与技术、金属与矿产品理化测试等方面代表中国国家水平。五十多年来,科研、设计成果累累,完成了4600余项科研课题,获科技和工程设计奖励近千项,国家授权专利1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和工程设计奖励90余项,省部级科技和工程设计奖励860余项。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作为主要力量之一为我国获得第24届矿物加工大会的主办权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大会的筹备和举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了大量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