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锡林浩特矿业公司致力生态环保型矿山建设履行社会责任
大唐锡林浩特矿业公司致力生态环保型矿山建设履行社会责任
文章来源: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1-05-30
若干年后,露天煤矿开采区及其周边地区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中?是满目疮痍、荒凉死寂,还是绿意盎然、欣欣向荣?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公司秉承“发展大唐,造福一方”的社会责任感,建矿之初即提出了“建设生态环保型露天煤矿”的发展战略,矿山建设和环境恢复治理、矿区土地复垦同步推进。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投资4700万元用于生态治理,投资7200万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完成了660公顷防治范围的生态恢复,扰动土地治理率达97%以上,治理度达94%以上,林草恢复率95%以上,林草覆盖率约30%。在推动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该公司做到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同步,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了“负责任”的良好企业形象。
该公司建设的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地处锡林郭勒草原深处。这里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仅290毫米,受全球气候变暖和过度放牧等自然、社会因素影响,草原退化严重。该公司落户锡林郭勒盟后,严格遵守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各项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立足当地生态环境实际和该矿的资源储备情况,该公司积极调研、大胆探索,提出了“建设生态环保、旅游观光型露天煤矿”的战略目标,并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课题研究,围绕矿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经过5年的实践和探索,重点进行了植物样方与土壤性状调查、网席法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无覆土生态恢复技术实验、腐植酸有机肥技术、营养钵苗技术、局部改土技术、节水技术、稀织草帘覆盖技术等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地貌重塑、土体再造与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土地复垦方面,创造性地采用了“筑坝式”排土工艺,使排土场最终边坡提前到界,运用野生土种栽植法、网席法生态恢复和稀织草帘覆盖等方法和技术对边坡进行复垦绿化,按照乔灌木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灌草型、乔灌型和乔灌草型三种生态结构模式,有效地控制了扬尘和水土流失。
生态重建方面,建设了86亩生态恢复重建试验性苗圃。目前,苗圃内育有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榆、糖槭等乔木15亩,华北卫茅、丁香、榆叶梅、绣线菊、红瑞木等灌木42亩,德国景天、马蔺等地被植物10亩。通过苗圃建设,开展草原生态环境下扰动地貌的矿区植被恢复重建的研究工作,筛选生命力强、适宜该矿区生长的植物应用于今后矿区生态恢复重建工程,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粉尘治理方面,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加罩封闭和洒水降尘。通过对地销煤储煤场压实、洒水,对输煤走廊加罩封闭、储煤场球形网架密闭、装车站封闭装车和安装自动喷淋装置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煤粉尘的排放量。自2008年开工建设以来,该公司累计减排煤粉尘51156吨,排土场累计减少水土流失1451吨。
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7200万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厂、油水分离间、疏干水处理间、储煤场球形网架封闭、胶带运输系统封闭、10万立方米蓄水池、地下水监测井等工程。各类环保设施运转合格率达100%,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达100%。
通过不懈的努力,该公司工业场区绿化总面积达156.43公顷,栽植乔木25000余株、灌木709717株,建植草坪113公顷,六棱砖植草护坡1.2公顷;完成外排土场复垦面积58.77公顷,外围土围埂修建1400米,平台网格土围埂378立方米;绿化复垦苗木整体成活率达85%以上,努力做到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草原和谐共处,切切实实地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