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科学研究院近年国际合作实践与体会
机械科学研究院近年国际合作实践与体会
文章来源:机械科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04-12-15
国际合作是转制科研院所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突破口
-----机械科学研究院近年国际合作实践与体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达国家逐渐将低端技术和制造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国际技术转移成为推动全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杠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我国能否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足够的技术基础,而核心是能否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即中国是否能够有效地将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融入自己的产业体系中。以装备制造业为例,多年来盲目重复引进,以及重硬件购置、轻消化创新的不良倾向,导致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中,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实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创新---生产运用---技术与产品出口---国际扩散的良性循环。转制科研院所必须把握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这一重要战略机遇,积极实施战略转型,努力进入国际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大循环中,发挥呈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制科研院所在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应以国际合作为切入点,努力发挥产业技术开发、技术中试和技术扩散的战略作用,为确保我国在进一步的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中立于不败之地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近年来机械科学研究院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工作,在加强“引进来”的同时,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新渠道和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有益的经验。
一、机械科学研究院近年的国际合作实践
机械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几十年来,机械科学研究院始终坚持通过产品开发、装备制造、技术服务,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全面技术解决方案,以提升中国装备制造水平为使命。机械科学研究院是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开发基地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信息产业、环境保护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标准化、质量检测、质量认证和管理咨询等技术服务工作并形成特色。科研机构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探索将使机械科学研究院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目前已经完成的院发展战略为机械科学研究院的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机械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从捆绑式管理模式向战略管理模式演进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作为进一步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措施,机械科学研究院以国际合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国际开拓,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局面,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为集团的经济技术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积极与国际重要的行业科技机构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近三年以来,机械科学研究院与国外重要产业科技机构签订了一系列的院级合作协议,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与网络。
合作伙伴包括了当今世界主要的制造技术研发机构,如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俄罗斯中央机械制造工艺研究院、俄罗斯全俄冶金机械设计研究院、罗马尼亚热加工研究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美国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波兰铸造研究所、波兰华沙理工大学、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材料研究所、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捷克布尔诺工业大学等。
2、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的先导作用,扩大国际合作渠道
近年机械科学研究院完成了一批国际合作项目。以国际合作为先导,逐步形成了经济技术合作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奠定基础。
如为乌克兰提供高锰钢和铸管模焊接材料及技术服务,与巴顿电焊所联合开发用于工具钢埋弧焊用的药芯焊丝(铸管模)、高锰钢用的自保护药芯焊丝、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焊接技术、高强铝合金焊接新技术研究、管道全位置焊接自保护焊药芯焊丝研制开发、超音速冷气喷涂设备、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工程材料钎焊技术的研究、铸管模耐磨堆焊材料研究、大型结构安全评定技术研究;与俄罗斯联合开发电火花合金化技术研究、铝热法制取钨合金技术研究、高强钢管线钢焊接研究及焊接工艺评定;与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联合开展计算机数值模拟预测球铁组织及收缩缺陷的研究、以及提供钛合金金属型铸造技术;与德国开展微/纳米摩擦学技术合作、非光滑表面对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与英国合作开发三维图像处理技术;与罗马尼亚合作开发合成淬火剂、合作研究通过变形和热处理得到球化奥氏体铸铁的方法;与德国合作开发锻造产品先进制造系统;与捷克合作推进闭塞锻造技术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与意大利合作开发铝合金汽车覆盖件超塑成型技术、与波兰合作进行板材成形回弹CAE研究等项目。
3、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以国际技术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从国际技术合作走向经济合作,带动经济技术同步发展,实现技术与经济的同步增长。
近三年来,引进和消化吸收乌克兰巴顿电焊研究所耐磨堆焊药芯焊丝技术,在西气东输、航天等国内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进消化德国数控成型磨齿机,解决了国内高性能齿轮的制造技术问题;引进和消化瑞典先进自动控制系统,解决国内重大工程配套技术问题。
同时,积极推进技术与产品出口,如向韩国出口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多层镍-铬高装饰、耐腐蚀涂层开发技术和楔横轧机及模具;向越南出口刷镀工艺技术;向美国、韩国、伊朗、新加坡出口铝、钛铸件产品;向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叙利亚出口真空炉;向意大利出口超塑成型件。通过制造技术和零部件的出口,加快了我院经济增长步伐。
4、参与国际学术活动,获取全球技术信息,培养国际交流人才
通过参加行业国际学术会议及相关活动,可以获得最新的研发信息,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级技术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机械科学研究院分别参加或主办了许多国际学术会议。如在法国举行的国际焊接学会工作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55届国际焊接学会年会、在韩国举行的韩国焊接年会、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焊接学会亚太地区会议、在乌克兰举行的国际焊接结构寿命评定会议、在日本举行的57国际焊接学会年会、亚洲铸造会议、北美压铸技术学术年会、环太平洋国家模拟铸造和凝固过程国际会议、香港铸造学会年会、第十届德、意铸造展览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2003年年会学术会议、日本先进材料学与工程国际会议、第四届国际摩擦疲劳学会议、第十二届高温材料国际会议、先进材料加工制造国际会议、第八届先进材料超塑性国际会议和第六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等。
5、组建国际合作机构,建设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基地
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必须重视国际合作机构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基地,为全面推动国际合作工作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组建的主要国际合作机构有:黑龙江省中乌技术合作中心、哈尔滨巴顿焊接技术开发中心、中韩技术合作中心、中韩铸造技术交流中心、中俄科技合作创新组秘书处等。
近三年来,随着机械科学研究院的技术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机械科学研究院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已经从单纯的学术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和展览会等形式,向技术引进、技术扩散、技术咨询、合作设计、合作研究、合办研究中心等纵深方向发展。院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正在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和技术合作越来越趋向一体化。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机械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国际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成为了机械科学研究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并为机械科学研究院实施国际化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的国际合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国家进一步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中,转制科研院应该发挥其独特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担负起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重任。
二、转制科研院所在国际技术转移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转制工作五年来,大部分转制科研院所基本形成了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由原来事业单位变为企业化自主经营,真正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主体。转制科研院所普遍采用了更灵活和更适应市场竞争的体制和机制,把研究开发优势尽快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了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转制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共性技术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逐年增长,规模和效益大幅度提高,院所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壮大,面向行业的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收入有较大的增长,在行业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部分转制科研院所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制改造等体制创新工作。转制科研院所一方面要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确立自身的经济技术发展战略目标与战略规划,而技术领先的差异化战略是转制院所的未来发展的首选战略;另一方面应该抓住全球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为我国的行业技术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转制科研院所在国际技术转移、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中具有任何其他企业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首先,转制科研院所拥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高级科技人才比例大,智力和知识密集度高,具有比较合理的智力结构;科技门类齐全,有利于各领域之间的渗透和综合,从而产生新的高科技成果,为技术成果扩散和应用开辟新领域,适合组织重大综合的产业化项目;拥有高科技产业化所必须的研究实验仪器设备和手段。许多转制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已经建立中试基地,孵化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具备技术成果中试和孵化作用。转制科研院所已经实现技术开发、转移、创新主体与生产的统一,在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中逐步开始发挥主体作用。
转制科研院所不但具有长期的科研成果积淀,而且可以不断产出新的科技成果。同时,在一些转制科研院所中,已经建立了一批工程研究基地,具有把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合企业需要的生产技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创办高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通过与产业界联合组成企业集团,进行技术扩散,可以形成规模效益。从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看,转制科研机构是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是高科技的辐射源。通过转制科研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进一步提高其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形成技术转移的良性循环。转制科研院所具有先进技术中试的独特作用,是技术扩散的起点,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中试孵化功能的强化,使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成倍提高,加速了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在国际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中,必须发挥转制科研院所中试和技术孵化作用。
三、国际合作是转制科研院所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切入点
在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进程中,转制科研院所应通过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中介组织,组建跨国科技合作联盟,以国际合作作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在带动本企业技术与经济同步增长的同时,为我国产业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未能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必须以技术引进为契机,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扩散问题,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转制科研院所应将国际合作作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切入点,以国际合作带动技术水平提高,以国际合作作为重要的先进技术源泉,以国际合作作为技术创新的助推器,以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技术经济的全面发展。转制科研院所要通过与国外企业与科技机构共同研制、联合开发、联合组建研究机构等合作形式,加入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行列,实现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目标,带动我国产业技术的快速提高。
在进一步实施国际化战略进程中,转制科研院所首先要研究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其次要大力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特别是要建设和培养一支懂技术、通经济和熟悉国际业务的复合性人才队伍;要实现面向全球客户和全球市场的战略转变;通过与国外科技机构建立合作联盟,逐步创立自己的国际研发品牌;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技术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技术与经济的同步增长;随着技术经济实力的壮大,适时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和高科技品牌,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