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中冶集团突破垄断登峰顶

文章来源: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6-02-10

中冶集团突破垄断登峰顶

  2005年底,由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总承包的唐山国丰连铸连轧项目建成,这是我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也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进行总成包、总负责的连铸连轧项目。这仅是中冶集团一系列重大自主创新项目中的一项。更令人叹服的是,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05年11月份发布的代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最高水平的第十批中国企业新纪录中,中冶集团共创造了13项新纪录,在全部519项中国企业新纪录项目中占到了1/40。 

  四个月独创六项中国第一 

  在2005年最新公布的企业排名中,中冶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9位位列全球最大工程承包商225强第27位,与此相对应的是2005年中冶集团营业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集团利润总额达到14亿元,较上年翻了一番。其中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

  自主创新是中冶集团2005年的重要关键词。下面一组画面可以真实地再现中冶集团在自主创新中的重大突破:

  9月下旬,中冶长天公司自行研制的2TDS3690-LZX椭圆等厚双层振动筛通过了技术鉴定。2TDS3690-LZX椭圆等厚双层振动筛行走速度为6.47米/分钟,缩短了在线检修时间,投产后将成为世界冶金行业最大的可自动行走的双层振动筛; 

  10月29日,中硅高科技年产300吨多晶硅项目第一炉多晶硅产品成功出炉。这项由中冶集团有色总院利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实施的产业化项目,打破了美、日、德等国多年在多晶硅领域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 

  11月18日,由十九冶参建的中国最大口径、世界一流水平的340连轧管生产线在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竣工投产。340连轧管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工艺最先进、规模优势最突出、国内口径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连轧管生产线,目前,这种生产线世界上仅有三条; 

  12月中旬,由中冶集团设备总院研制的一台多辊轧机顺利轧出0.0014316毫米×40毫米钛箔和0.00209毫米×35毫米铜箔。此前,轧制微米极薄带材的多辊轧机,世界上只有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才能设计制造。项目委托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立题调研中咨询了国内外所有厂商,只有德国Sundwig公司做了报价53万欧元,并只保证轧制0.003毫米薄带,就厚度指标而言,该极薄带材多辊轧机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2月底,中冶集团二十冶圆满地完成了被称为宝钢“印钞机”的2030冷连轧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技术改造工程,在该冷连轧机停机28天后成功实现了首次“心脏手术”和多部位“器官移植”,改造工程开工21天就开始连续轧钢,29天进入试生产,在速度上打破了韩国浦项保持的成绩,创出了世界同类机组改造最快记录。在技术上开创了我国冷连轧机“心脏手术”和多部位“器官移植”一次成功的先河。 

  推动钢铁工业升级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冶金行业设计、建设、施工单位,中冶集团的每一项重大技术创新都会对中国冶金行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发挥重要的基础性带动作用,中冶集团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自主创新,把中国钢铁工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中国钢铁工业在某些领域里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也促进了中国钢铁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让中冶集团的企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05年,全集团从业员工劳动生产率突破60万元大关,比上年53万元/人?年增长15%。在集团技术中心的牵头组织下,两级技术研发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技术为重点,以直接形成现实生产力为目标,努力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益和适用性,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有色院的多晶硅还原炉技术研究、宝冶建设的高炉快速安装技术和应用先进液压技术吊装大型钢结构工艺、中冶赛迪的大型计算机分析软件和三维设计等等,作为技术创新的成果,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中冶集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推荐权,成为冶金和有色行业惟一可以企业名义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单位。 

  技术创新对于中冶集团的市场营销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以宝冶为例,该公司凭借在钢结构方面的绝对优势,2005年一举拿下了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安徽芜湖三个标段全部检测项目,并承接了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等大型复杂工程的钢构检测项目;在对由美国设计师设计的上电外高桥电厂和冠达尔钢构公司的钢构检测项目中,根据美国专家提出的要求,胜利完成了美国标准的钢结构检测任务,美国专家为此十分满意,认为该公司钢构检测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