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十五”取得十大成就

文章来源: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6-01-1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十五”取得十大成就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十五”期间取得了十大成就:

  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由“十五”之初扭亏脱困求生存的困难阶段,逐步进入到改革创新大发展的新阶段。“十五”末,与“十五”之初相比,集团总资产由380亿元扩大到1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由155亿元增长到460亿元,年造船产量由87万吨提高到300多万吨,经济效益也由成立时亏损5亿多元到盈利超过1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都比五年前翻了一番以上,总体实力明显增强,集团公司总体上已经由“十五”之初扭亏脱困求生存的困难阶段,逐步进入到改革创新大发展的新阶段。

  二、国家重点工程研制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一批新型、现代化海军武器装备交付部队。“十五”期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承担了80%的海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一批新型现代化舰艇、水中兵器、武器系统等交付部队使用。

  三、船舶经营生产实现国际化、大型化和批量化。“十五”期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以上是出口船,成功开发建造了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17.4万吨环保型散货船、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等大型船舶,累计承接30万吨VLCC 17艘、11万吨油轮35艘、4250箱集装箱船37艘。同时,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节奏不断加快,2005年4250箱集装箱船每22天交工一艘,建造周期已达到日韩水平。船舶出口、建造批量和生产周期都实现历史性突破。

  四、首次承接建造超大型油轮(VLCC),圆了几代中国造船人造大船的梦想。大连船舶重工首次承接建造5艘30万吨出口超大型油轮(VLCC),一举打破了日、韩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并于2004年全部完工交付,受到国外船东的高度好评,开创了我国建造VLCC的先河,并在此后迅速形成批量化建造。

  五、一批大型关键船舶配套设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研制交工我国首台智能柴油机5RTflex58T-B及世界最大智能型柴油机7RTflex58T-B;签订了批量建造国内承建的最大功率柴油机8K90MC柴油机合同,单机功率达5万马力;成功引进了代表世界领先中速机技术水平的16/24等四型中速机制造技术;成功交付了世界最大级别的船用螺旋桨,单桨重量近百吨。这些关键船舶配套设备的研制生产,对于总体上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船舶配套设备的本土化率都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中国造船业新型“航母”诞生。原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原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强强联合,整合重组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当年造船产量超过23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七、改革调整迈出新步伐,集团功能进一步强化。相继组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财务公司、科技投资公司、贸易公司、军品技术中心和民船设计中心五大平台;实施了原七院与集团总部整合,西船公司、七0五所与华雷集团一体化等重大重组,一批企业完成改制或上市,一批企业完成政策性破产,集团资产质量和整体功能显著优化提高。

  八、青岛海西湾大造船项目开工,成为我国造船业新的增长极。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大造船项目正式开工,使我国在大连、上海之后又新增一个重要的大型造船中心。一期项目完成后,造船能力达到200万吨,项目扩建完成后将达到486万吨。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建设的正式启动,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于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科研开发成果累累,经济增长亮点频现。不断优化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主力船型的生产设计,成功开发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7.4万吨优选型散货船等新船型;开展了不锈钢化学品船、火车渡船、LNG船、自升式钻井平台、铝合金高速客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开发,有些成果已用于实船建造。同时,非船自主研发水平大幅提高,科技产业化成效显著,烟草机械、物流系统、蓄电池、钢结构、铁路敞车、水电工程装备、防腐工程已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多数居于国内同行之首。

  十、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开展,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大力弘扬船舶军工传统,不断加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奋斗目标和“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集团精神、“打造精品、做强主业”的经营理念,逐步得到集团广大员工的认同,集团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