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岛港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箱量标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岛港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箱量标准
文章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发布时间:2004-12-20
青岛港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箱量标准
中广网青岛12月18日消息(记者刘华栋 实习记者杨媛媛 通讯员房小光)12月17日,青岛港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箱大关,实现了国际航运中心箱量标准。
在青岛港前湾三期码头上,当写有“青岛港超越500万”的集装箱缓缓吊向旁边正在作业的“地中海索菲亚”轮上时,在场的海港工人们欢呼雀跃,这一刻也将永远铭刻在青岛港十几年辉煌跨越的历史中。
早在我国集装箱运输还处在起步阶段时,青岛港就把发展集装箱运输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十几年来,青岛港始终瞄准这一目标,实现了四次大飞跃。20世纪90年代初,在没有集装箱专用码头的情况下,青岛港一次就将五个泊位改为集装箱专用泊位,奠定了集装箱发展的基础;90年代中,青岛港又敏锐地抓住日本坂神大地震的历史性机遇,一举成为大陆首个集装箱中转港,奠定了青岛港集装箱运输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的地位;进入21世纪,青岛港又紧锣密鼓,先后写下了令人惊叹的西移、三国四方大合资的神来之笔。从此,青岛港拥有了世界上最大、最好的集装箱码头和设施,实现了世界上有多大船就有多大码头的追求,敲开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大门,使青岛港跻身世界集装箱枢纽大港行列。
一步步的腾跃中,青岛港不但打造了最佳的硬件设施,还精心编制了联系海内外的服务网络。在国内,他们首先开通“五定班列”,将服务的范围延展到新疆、四川等地,使陆向腹地扩展为960万平方公里;在海外,每月430多班的班轮将青岛港与世界450多个港口联系在一起。
坚持以“信誉、服务、质量”为核心,内抓现场,外抓市场贯穿了青岛港2004年集装箱事业发展全过程。在现场方面青岛港精心打造“10小时保班”品牌,不断优化流程,积极开展攻关,持续追求卓越,“振超效率”不断发扬光大,涌现出“显新穿针、王啸飞燕”为代表的78项绝活儿,并于12月10日在“马士基多特蒙德”轮作业中创出了船时效率473.78自然箱、泊位效率379.88自然箱的世界新纪录,桥吊平均效率由27个自然箱/小时提高到35个自然箱/小时。
在市场方面,青岛港雄厚的实力赢得了各大船公司和货主的信赖,引来了航线和箱量,至目前今年全年已增开航线25条之多,航班每月达到420班,国际中转箱量比去年提高了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