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条穿越长江隧道地铁车辆在中国南车下线
我国首条穿越长江隧道地铁车辆在中国南车下线
文章来源: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2-04-20
4月19日,我国首条穿越长江隧道地铁——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车辆在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下线,将于今年9月份在二号线上试运营。
量身定制过江隧道地铁
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起自马池路金银潭站,终点至光谷广场站,共21个车站,全长27.73公里。该线路过江通道位于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公路隧道之间,连接武昌、汉口两镇中心区域,全长约3100米,开挖深度在长江平均水位线下48米处,为双线双洞隧道。
据了解,该过江地铁隧道两端出入口的坡度达千分之三十,相当于车辆进入隧道后要在100米的距离内驶下一层楼的高度,后段又相当于在100米的距离内爬上一层楼的高度。如何确保车辆安全通过过江隧道上、下坡和平道交替的线路呢?
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在研制中特别实施了量身定制。在国内首次采用了DC750V供电下的全功率电制动,确保了长大下坡道运行无需施加摩擦空气制动。此外,网络传输采用了双冗余总线控制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敏捷性,能使车辆上、下坡以及平道行驶瞬时转换自如。
安全方面,特别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微机控制电—空制动系统,具有自我故障诊断和故障记录功能,其双重制动能分别或混合使用,反应迅速、操纵灵活,可精确实现防滑控制,有效确保列车安全通过过江隧道。
针对武汉地区夏季闷热、长江隧道内相对潮湿的环境,车辆采用了具备除湿功能的空调,能有效提高市民乘车的舒适性。
载客、静音、节能大幅升级
据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城轨研发首席专家杨颖介绍,二号线地铁线路穿行于繁华商业区、人流量大,据预计,其初、近、远期全日客流将在50万人、70万人和140万人次左右。
该项目每列车初期采用6节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的B型车,最大载客量可达2000人,较之一号线的4节编组列车多近700人,远期还可通过列车扩编增加2节编组,进一步提升运能。
车辆运用了多重降噪设计。空调送风道采用超静吸音板,可实现降噪3分贝以上;在车辆隔声最为薄弱的贯通道部位,采用了免维护型无侧护板双折棚贯通道,可实现降噪2分贝以上;地板采用了铝蜂窝双层结构,可实现降噪约3分贝。
车辆节能设计上采用了性能更加先进、更轻量化的新型模块化牵引传动系统,单纯依靠电制动即可实现最高载荷下最高运营速度到零停车;每节车在1号线车辆的基础上实现减重约1吨,每列车仅此每年可节电约5万度;采用了高能效比节能型空调,可根据乘客多少自动调节吸入新鲜空气量和制冷量。
乘客信息系统升级优化
乘客信息系统也在一号线车辆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升级优化设计,车门动态地图显示屏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条形LCD屏,媒体播放显示屏采用19寸LCD显示屏,这两个屏幕可实现分屏控制显示。条形LCD屏以动画图形告知列车运行线路、方向及终点站、下一站、已经过站点、车门打开侧指示、换乘站和用于换乘的相应线路、紧急情况等多种信息,较之一号线点闪显示的LED动态地图可显示更多的信息。LCD媒体播放显示屏可为乘客带来实时新闻资讯、各种节目等视频信息,并可随时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和更新。
安全可靠的运营业绩优势
自2008年首次进入武汉市场以来,中国南车株机公司先后签下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二号线一期、四号线一期共计354辆车订单。其研制的一号线二期车辆自2010年7月投运以来, 整个项目21列车均实现了零救援,安全行驶超过380万公里、安全载客超过1.2亿人次,其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赢得了江城人民的高度信赖。通过多项目的精诚合作,双方由此建立起了完善的沟通合作体系,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也由此成为武汉轨道交通最大的车辆供应商。
产业集群、技术输出优势
作为当今我国城轨车辆产业的领跑企业,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不仅拥有我国同行业最具实力、积淀最深厚的轨道交通电力牵引技术,以其为核心的中国南车株洲基地拥有我国配套最为齐全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优势,从整车系统集成技术到核心零部件再到重要零部件技术,本地化率高达70%以上,面对客户需求,产业集群使其反应更迅速、更及时。
迄今,中国南车株机公司高端轨道交通技术的强大输出能力,成功在国内广州、昆明、洛阳、宁波等城市落地。日前,中国南车株机公司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实现落户江城武汉,据悉,武汉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部分车辆有望实现武汉本地化生产。
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宗祥向外界透露,目前,以我国四大直辖市为代表的中国城轨车辆市场呈现出旺盛的需求态势,无论是产品创新、产业配套支撑,还是在高端城轨车辆装备技术的落地、运用业绩上,中国南车株机公司都具有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