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核燃料前端物流产业已初具规模
中核集团核燃料前端物流产业已初具规模
文章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1-04-22
核燃料稳定供应是核能发展的重要保障。从2010年8月开始,中核集团原子能公司重点推动核燃料前端物流产业发展,目前,该产业已初具规模。预计,原子能公司2011年国内外前端核燃料物流主营业务收入将会超过5000万元,这将为原子能公司打造国际一流的、规模较大的核燃料前端物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核燃料前端物流产业是保证核燃料供应的重要支撑,也是将我国发展成地区性核燃料加工中心的重要保证。原子能公司在延续以往核燃料贸易和供应业务的基础上,在推动业务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和信息化规划的同时,本着“做强做大,国际一流”的愿景,在业务运作、体系建设、硬件建设、组织机构完善、市场开拓、人力资源保障、远景规划等方面重点推动核燃料前端物流产业发展。
在业务运作层面上,该公司逐步理顺工作流程和线条。核燃料前端物流就是天然铀、低浓铀和部分核燃料组件从起点运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许可的申领、运输、仓储、装卸、整理、配送、信息、称重和取样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按合同的要求完整地、在符合当地核安全监管部门要求和多边、双边协议的条件下,将客户需要的核燃料交付至指定的目的地。原子能公司在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参与下,已在运输工作流程、仓储的管理办法、沿途的许可申领的节点控制、规范化的装卸要求、文档的整理、配送条件的接口、物流信息的交流、与外商称重取样标准的匹配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理顺了物流运作层面的各种关系和接口。
在体系建设上,该公司重点做好与前端物流相关单位的衔接工作。在整个体系中,力求做到体系清晰,流程明确,严格按照国内政府部门要求开展工作,规范与国外核监管当局的工作关系,与沿途港口的文档和信息的交流关系,与国内港口的港务关系、船公司和铁路的承运关系和国外运输公司的合作关系及在保税库的海关监管关系。并着力形成规范的、与体系相符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在此后的信息化建设上落实到位。
在硬件建设上,该公司重点做好保税库的建设和运输装备的置备。在孙勤总经理和海关总署领导的共同关心和推动下 2011年3月3日,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核燃料专用保税仓库在四O四厂正式揭牌。北京海关向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仓库注册登记证书”,标志着该保税仓库正式建立并可投入使用。该保税仓库的建立为集团公司获得国外的铀资源及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程度提供了便利的保税安排。同时也为国外客户的天然铀在我国境内进行储存、加工、贸易提供了一揽子的物流服务,为公司在核燃料保税基础上建立面向全球的铀银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根据业务的需要,原子能公司还置备了500多台30B容器、64台外包装、1000多个取样器,并在积极准备自备车的定制。在储存库房方面,也在积极商谈租用协议,与许多口岸的单位签订了暂存的协议。目前,原子能公司已初步具备适应现代核燃料前端物流发展的硬件条件,已具备为集团内外和国内外客户提供多功能物流服务的体系和条件。
在组织机构上,为了适应目前核燃料大供应大流通的格局和任务,也为了抓住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机遇,原子能公司决定在原来公司核燃料贸易和供应部内单独设立核燃料物流分部,负责和开拓核燃料前端物流的业务。此外,原子能公司还计划将下属的中国原子能公司北京储运公司的牌子正式归核燃料物流分部使用,为物流业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在人力资源上,为了开拓核燃料物流的业务,尤其是考虑到开拓国外物流业务的需要,同时也为拓展原子能公司选拔管理人才的渠道,该公司于2010年11月通过《中国核工业报》和公司网站向外公开招聘一名核燃料物流管理中层管理人员,在物流业高端人才方面选拔方面走出了第一步。
在市场拓展上,该公司在目前国内物流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增加服务种类和扩大客户群体。服务的种类在目前的运输服务上,逐步增加储存服务,过境服务,转帐服务和一揽子物流解决方案的提供,通过在保税库基础上的铀银行运作,在建立一定的信用体系和评级的基础上,利用商业和物流信息的结合,通过与世界其他存铀点的合作,形成全球就近交付的物流服务。在公司信息化建成后,逐步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为客户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原有核燃料物流的功能。在扩大客户群方面,原子能公司利用在国内举办核工业展览会的和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积极与国外的几大铀生产商和核燃料供应商接洽,利用核电工业向亚太地区转移和相应物流业在该地区快速增加及各国核燃料各加工环节分工协作导致中间产品物流业务增多的契机,重点开拓哈萨克斯坦、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和美国的有关公司的过境运输、跨洋运输、储存业务和转帐业务。
在远景业务规划上,该公司在目前立足国内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服务于周边地区核燃料生产和供应的物流体系,重点建立环太平洋的核燃料运输、储存、转帐的中心,建立服务于亚太地区的环太平洋的核燃料定期航班,将沿岸地区的核燃料物流统一运输,力争本地区相当一部分的天然铀在中国储存,为在我国建立地区性核燃料加工中心服务,通过铀银行转帐服务建立各大洲天然铀互济就近交付的运作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