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一季度14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鞍钢一季度14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文章来源: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9-05-13
为应对当前钢材市场持续低迷的状况,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鞍钢)在大力开拓市场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深挖内部潜力、改善技术经济指标,并将其作为缓解金融危机冲击和成本压力的重要途径。一季度鞍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逆势飘红,26项预算指标中有14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经过去年“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后,今年一季度钢价短暂回暖,但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后市钢价仍然有下滑的趋势。面对严峻市场形势,鞍钢采取灵活应对策略,坚持“以销定产、灵活应对、适度规模”的原则组织生产。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开拓市场。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有利契机,以扩大管线钢市场占有率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在今年3月中旬的投标中,鞍钢一举拿下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中石油“气代油”工程秦沈管道、陕京三线、泰青威天然气输气管线工程共计9万吨的合同量。鞍钢还参与了中俄原油管线工程的招标。
另一方面,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在最大限度降低原燃材料采购成本的同时,努力改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通过发挥干熄焦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焦炭强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确保了高炉配煤、配矿结构稳定,高炉生产始终保持稳定顺行。深入开展卓越绩效对标活动,加强能源管理,确保各项节能降耗措施落到实处。1—3月份,鞍钢主要产品产量全面完成目标计划,与上年同期相比,铁、钢、材分别增产9.98%、9.41%和8.43%,保持了产销平衡。整个生产系统的优质、高效、稳定运行,是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的重要前提。通过深度挖潜和各项节能减排措施成效显现,鞍钢蒸汽消耗量锐减,首次实现“增钢减汽”,每月可降低吨钢综合能耗8千克标准煤,仅此一项可节约创效4000万元。除吨钢综合能耗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外,钢铁料消耗、吨钢可比能耗、吨钢耗新水、综合焦比、入炉焦比、高炉利用系数、冶金焦M40等其他13项指标也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去年新投产的鞍钢鲅鱼圈钢铁基地,通过强化生产过程组织,实现由现有的程序化、连续化的常规生产组织方式,向机动灵活、动态调整的生产组织方式转变,努力实现投入最少、效率最高、效果最佳;坚持以炼铁为中心,控制铁前成本,坚决贯彻精料入炉方针,保持技术经济指标先进性,提高成本竞争力;防范原燃料市场价格风险,在保持大宗原燃料合理库存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坚持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实现效益最优;进一步发挥产销研体系的作用,全面加快产品调试和开发进程,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工艺、技术和装备优势。通过技术攻关不断调整烧结铁料配比和焦炭配煤比,总结出符合高炉需要的配矿比例和配煤比例并投入使用,使原燃料质量明显提高,焦炭M40达到88%,焦炭M10达到6.6%,焦炭反应后强度达66%,反应性达到22.5%;烧结矿转鼓强度达到81%以上,筛分指数降到4%以下,碱度稳定率和铁分稳定率均达到95%以上,对高炉装料制度进行了创新,采用了旋转溜槽双向布料技术,使高炉炉内煤气流分布趋于合理,增强了高炉冶炼的可控性。为高炉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
鞍钢还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和载体,深入开展全员安全评价工作,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和监控,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奠定基础,推动安全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一季度鞍钢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数量呈下降趋势,共发生轻伤事故4起,实现重伤以上事故为零。为生产经营的高效有序进行创造了重要条件。
同时加快在建工程建设,推进这些项目早日投产,为渡过目前的危机做贡献。一季度一些项目进展顺利。鞍凌精品钢项目主体工程进展顺利,焦化、原料、烧结、炼铁等子项目已初步具备单体试车条件。采取措施加快推进高性能硅钢项目工程建设。大型厂新建的三号百米重轨生产线投入生产,预计年增加重轨产能10万吨。鲅鱼圈钢铁新区120吨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试验装置已经安装完毕,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4月下旬可具备供水条件。年产10万吨高品质钢帘线鞍钢贝卡尔特轮胎帘线(重庆)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于今年2月28日建成投产,合资公司4月8日在重庆双桥工业园区落成。总体规模为年产10万吨高品质钢帘线,年产值在20亿元以上,总体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轮胎钢帘线生产基地。历经两年的运作,鞍钢与世界优秀耐火材料制造商——英国维苏威国际集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鞍钢维苏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筹备成立阶段。为鞍钢应对危机、力克时艰增添了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