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两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两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发布时间:2007-03-12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两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月27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共有两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其中,由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作为主要负责单位之一、陈孟和、邱华云作为主要参加者的科研课题“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以下简称粘胶课题)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粘胶课题依托山东潍坊海龙粘胶项目,由我院负责全部的工程设计,采用优化工艺技术、配合关键设备研发、全套生产线DCS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工程应用软件包设计。
该粘胶课题由山东海龙公司牵头负责,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及制造单位联合攻关,工艺上首创了在35立方米黄化机上应用干法黄化的工艺,使二硫化碳消耗明显降低;采用新开发真空抽吸式酸浴脱气装置,改进脱气工艺;采用单锭进酸工艺,使每个纺丝锭位的酸浴条件更均匀;采用双循环节水技术,使精练用水减少到传统工艺的60%。在设备方面首次开发了100毫升的纺丝泵、1000万集束牵伸机、宽幅精练机和配套的高效轧机、烘干机;全套生产线全部采用DCS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监视和控制。该项目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设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环境保护方面,首创了棉浆黑液和粘胶纤维二浴废水的综合处理技术,各种节水技术的应用使废水排放量明显降低,在国内同行业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粘胶课题研发出国际上单套生产能力最大的生产线,与成套引进生产线相比,单位产量的投资可节约50%以上,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要原材料和公用工程消耗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动我国粘胶纤维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由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作为主要负责单位、罗文德、周华堂作为主要负责人、张莼、张慧书、万网胜、顾爱军、黄家琪作为主要参加者的科研课题“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以下简称聚酯课题)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聚酯课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牵头负责,科研、设计、制造、生产单位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工程开发、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实现集成创新成果的转化及推广。课题对聚酯全流程工艺条件优化、全流程工艺柔性化研究、特殊品种(色丝、瓶片等)添加剂工艺试验、真空系统优化研究、气液相热媒系统研究、优化尾气处理工艺、节能并减少污染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创国内具有知识产权的四釜流程工艺。该工艺具有流程短,工艺条件缓和,操作弹性大,适用于使用PTA及QTA(30-50%)原料,物耗、能耗较低,产品质量优,满足环保要求,工艺先进可靠,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综合能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发的四釜流程聚酯装备、高效简化组合式预缩聚反应器、新型组合盘式综聚反应器等具有先进、实用及创新的特点,已申请了专利并获得授权。同时在工程设计上取得集成创新,即以工艺、工程自有核心技术为基础,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开车的全过程,实施对质量、工期、安全、造价全面负责的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
该课题使得国产化聚酯装置具有大容量、系列化、直接纺、低投入、低成本的突出优势。国产化四釜流程聚酯技术的原料单耗及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能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聚酯装置单线产能比“小聚酯”高出约10倍,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产品投资约为当初引进装置的1/10,与目前引进装置相比,投资成本低约30%,国产化聚酯装置操作弹性、建设周期、售后服务等明显优于引进装置。
自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1998年首创该项国产化技术以来,由该院设计和承包建设的大型聚酯装置已有50多套,其中已投产近40套,年总产能超过800万吨,约占国内新增产能的70%。我国聚酯产能约占世界的40%,占亚洲的50%以上,成为世界第一聚酯生产大国,被外商誉为可与“丝绸之路”盛世相媲美的“中国聚酯龙”的腾飞。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以此为契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已与印度、巴基斯坦签订4套总承包合同,装置产能达到80万吨。
目前该课题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全国数十项重大建设工程,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主要有:⑴ 2003—2005年,参与开发单位的营业收入约141.6亿元,新增利税约11.3亿元;⑵ 万吨聚酯产品投资由八十年代的1.0~1.5亿元下降至1,000—1,500万元;与八十年代相比,新增产能节约投资600亿元;与九十年代末相比,新增产能节约投资360亿元。
社会效益主要有:⑴ 促进聚酯工业及上下游产业、机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⑵ 提高了企业规模,实现聚酯产业升级换代,提升了行业的综合竞争力;⑶ 促进民营企业崛起,实现投资结构多元化;⑷ 带动了聚酯国产化技术研发工作,促进了行业的科技进步;⑸ 开拓国际市场,技术装备进入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扩大了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