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2006年中国铁建15项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发布时间:2007-01-16

2006年中国铁建15项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依靠技术创新,中国铁建全年共有54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和评审,1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4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11项,其中金奖1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申请专利48项。

  由中国铁建十七、十二、十八局集团参建的胶新铁路,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承建的扬州车站,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承建的吉安阳明大桥,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承建的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广州东站工程和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承建、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参建的南京城市快速内环东线九华山隧道,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2006年,为进一步完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总公司研究制定了《总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设立了技术委员会、专家顾问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和工程实验室。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聘用外部专家和技术人才为我所用,促进了技术创新向生产力的转换。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加大科技开发力度,较好的解决了高原铁路、高速铁路、溶岩富水地质条件施工等技术难题,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中国铁建通过参加第六次铁路大面积提速准备工作,对既有线实施200公里速度级的提速改造,使铁路既有线提速设计施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铁建在高速铁路建设上的系列技术创新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中国铁建共承担了时速350公里的72.6%的客运专线设计任务,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客运专线标准体系;在路基、桥梁、隧道、无碴轨道和四电的单项设计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铁路设计、建造能力由每小时16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路基方面,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零沉降的要求,解决了软土地基、黄土地基的基础处理和零沉降的施工工艺。桥梁方面,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地设计加工了900吨箱梁的预制、提、运、架等设备和原位现浇的移动模架设备,架梁能力从140吨提高到900吨。

  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在京津城际铁路完成了我国第一片32米900T级双线整孔箱梁的制造;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京津城际的现场制梁采用整体绑扎吊装入模新工艺,加快了进度,保证了质量;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在武汉天兴洲大桥采用移动模架造梁技术,率先完成了第一孔客运专线铁路箱梁的制造。

  在隧道施工方面,中国铁建承担了盾构直径达14.93米的南京过江隧道、国内第一条铁路水下盾构长隧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和国内第一条公路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的施工,隧道防水从2级提高到1级。

  在无碴轨道方面,中国铁建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率先建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博格无碴轨道板预制生产线,制造精度达到0.1毫米,中国铁建十四、十七局集团 “博格板”的投产填补了国内高速铁路轨道板生产的空白;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无碴轨道的试验段等设计、施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四电方面,中国铁建通过发达国家“四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联合竞标,建立了时速350公里“四电”集成技术的技术体系,使总公司具备了建设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的能力,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四电”集成技术创造了条件。

  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高速道岔生产厂的新建,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养路机械的改进配套,使中国铁建在轨道系统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中铁建设大体量钢结构房屋建成和连续承揽,标志着房建水平大幅提升。

  在宜万铁路的建设中,结合宜万线水害治理和马鹿箐隧道抢险,中国铁建溶岩富水地质条件施工经验和技术得到积累与提高。

  在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中,中国铁建承建了建设单位确定的6个试验段中的5个、19项重点工程中的13项工程的建设任务,克服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等世界技术难题,在去年“七一”顺利通车,并安全平稳运行,标志着高原铁路设计、施工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原铁路设计施工水平日趋成熟和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