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高举创新大旗 支撑石化发展
上海石化:高举创新大旗 支撑石化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5-12-21
上海石化:高举创新大旗 支撑石化发展
在上海石化研究院45年院庆的展厅里,陈列着数十种由他们自行研制开发的催化剂和成套技术产品。令他们引以为荣的是:应用这些技术和产品的一套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本有机化工装置已建成运行。
如今,上海石化研究院在回顾科技与事业的发展时感到欣慰的是:踏踏实实走过了“艰苦创业、严谨求实、协力攻关、开拓创新”的45年历程。主业突出:以支撑石化发展为使命
“科研,以成败论英雄”,“科研,以支撑石化发展为使命”,这是上海石化研究院院长谢在库最推崇的话。在他眼里,科研成果是实打实的硬指标,也是一个石化研究院的立院之本。
建院45年来,上海石化研究院的科技人员不断坚持创新与精益求精,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适用于多种单元过程的石油化工催化剂及成套技术,其中大部分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大中型石化生产装置。“十五”期间,上海石化研究院共获得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40余项,其中“甲苯与重质芳烃歧化与烷基转移成套技术及催化剂”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丙烯腈主装置成套国产化技术工业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至今,上海石化院共申请中国专利585项,其中发明专利占92.4%%,获得授权专利414项;申请国外专利号30个,涉及10多个国家与地区,获得授权专利号20个。
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进一步突出并发展核心技术是上海石化研究院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他们充分发挥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不断开发出新一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开拓了国际市场,有效支撑了中国石化的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同时,他们还积极加快大宗有机原料催化剂产业化的步伐,开展催化材料及催化技术的创新,创建了具有国内外影响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他们正在努力实施“一个目标,两个基地”的发展规划,像一鸟双翼般在中国石化广阔的天地里寻求更好的发展。成果转化: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科研成果工业化是对科学家最大的褒奖。“十五”期间,上海石化研究院进一步加大成果推广应用力度,成果转化率达80%%。
我国石化工业起步较晚,芳烃联合装置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才从国外引进,除了支付巨额成套技术费以外,还必须支付巨额的催化剂专利实施费。
上海石化研究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及成套技术开发,经过几代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已先后开发成功了3大系列、7个牌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应用于扬子石化(亚洲最大歧化装置)、上海石化、天津石化等11套甲苯歧化工业装置,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0%%。2001年扬子石化芳烃厂、辽化聚酯厂使用上海石化研究院甲苯歧化催化剂,仅节约催化剂购置费就达2924万元。
上海石化研究院继开发成功催化剂之后,又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成套技术。其中87万吨/年工艺包技术出口伊朗,创汇500多万美元,100万吨/年甲苯歧化成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镇海炼化甲苯歧化装置。2002年度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成套技术及催化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也是我国当年授予发明奖的最高奖项。2004年该成套技术在伊朗第三芳烃厂87万吨/年甲苯歧化装置成功应用,这也是中国石化化工项目中的成套技术首次成功应用国外装置。
甲苯歧化成套技术和催化剂的出口,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使我国在该技术领域从长期引进国跃升为技术出口国,中国石化成为继美国UOP及日本东丽公司之后在该领域的第三大专利供应商。上海石化研究院为中国石化芳烃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引人引智:选好人才带好队伍
“选好人才,带好队伍”是上海石化研究院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做的一件大事。从前,院里核心科研岗位常常被业绩不突出的人员所占据。近五年来,经过对科研岗位的调整和人才考核机制的引入,论资排辈的现象被打破,专门性人才地位得到了提高。
据统计,上海石化研究院在职职工6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24人,教授级高工及高工130人,博士37人,硕士84人。实行科研项目负责制后,目前课题项目组负责人平均年龄为35岁。为进一步吸收一流的国内外专业技术人员,2003年12月上海石化研究院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2004年又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后人才。
在吸收引进先进人才和调动人才积极性上,上海石化院着实下了真功夫。打好人才这张牌对于一个研究院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与企业战略目标需求相适应,与工作岗位相关联,与员工志向相协调,引人与引智相结合是上海石化院人员配置的原则。充分重视员工需求,不断完善学习培训体系,创造员工成长空间,建立与市场、能力、业绩相关联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是上海石化研究院孜孜以求的目标。完善体制:搭好舞台唱好戏
搭好舞台唱好戏,这是上海石化研究院对自身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他们改革效果的真实写照。
在上海石化研究院里,提到体制改革,最有意思的一点是院长从以前事无巨细的“大秘书”变成了企业战略的思考者。过去,院长工作繁杂,科研队伍要管,出现矛盾要协调,项目执行要操心,如今,院长谢在库谈到:“我现在是被别人‘指挥’,科研负责人经常给我安排工作。”原来,经过科研体制改革,他们确立了以科研促发展并支撑石化的思路,科研课题负责人全权负责整个课题的立项和执行,而科研发展又是研究院工作的重要主线,因此,当课题进行到关键时刻需要院长亲自出面时,课题负责人有权“支配”院长。
上面的例子仅仅是上海石化研究院在体制创新上的一个缩影。几年来,上海石化研究院所走过的几轮体制改革,无论是薪酬分配、课题负责人制还是绩效考核制度,都取得良好成效,改革走在集团公司前列,起到了集团公司推进改革的“试验田”的作用。他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深化和推进改革的有效措施,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