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运报:栽下“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聚焦青岛港报道之一
中国水运报:栽下“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聚焦青岛港报道之一
文章来源:中国水运报 发布时间:2004-12-20
栽下“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聚焦青岛港报道之一
谢宗惠
走进青岛港,那世界最先进的高大桥吊正在装卸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那能停靠20万吨级船舶的矿石码头,正把“远涉重洋”的铁矿石源源不断地输向堆场;那科技含量极高的粮食码头,只需点击计算机,就可以接卸船上数万吨的散装粮食……
青岛港近年来的发展令人刮目相看:
自1988年以来,港口吞吐量从2000多万吨增至去年的1.4亿吨,今年将突破1.6亿吨;集装箱从2万多标箱增至去年的424万标箱,今年将突破500万标箱。现在,集装箱航线达90余条,每月集装箱班轮有430班。目前已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港落户,不久,还将有更多的世界级客户与该港建立伙伴关系。10多年来,青岛港累计向国家上缴各种税费54.6亿元,为国家净增108.2亿元优良资产。
若问青岛港为什么会发展得这样快,为什么世界著名的港航企业愿与其携手合作,为什么国内同行视其为学习的楷模?青岛港人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不栽‘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在不断飞跃中提升
上世纪80年代末青岛港仅有2万标箱,不甘落后的青岛港首先瞄准代表世界先进方式的集装箱业务,采取短平快方式,加快集装箱装卸能力的建设。在几年时间内一鼓作气改造了5个集装箱泊位,使装卸能力达到80万标箱。1995年,该港抓住日本大地震致使神户港陷入瘫痪之机,发展成我国大陆港口第一个国际集装箱中转港,再次实现了质的飞跃。根据国际集装箱化发展趋势,该港开始在新港区建设前湾二期、三期大型集装箱专用码头,使集装箱船舶靠泊能力从第三、第四代提升到第五代、第六代。今年8月30日,青岛港成功靠泊了8500标箱的集装箱船“中海欧洲”轮。他们即将全面完工的前湾三期工程,将建成7个世界级的可停靠12000-15000标箱超大型船舶的集装箱专用泊位,成为有世界上岸线最长、泊位最深、桥吊设备最先进、装卸效率最高、陆域纵深最宽的集装箱专用码头。
从“晒太阳”到赚回8个码头
青岛港20万吨级二期油码头,是国家决定用资3亿元专为原油出口建设的。80年代末建成后,由于无油出口,码头不能投产,风吹雨淋日晒使得锈蚀严重。为不让它闲置,该港在加强看管保养的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呼吁。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1992年底原油码头通过国家正式验收。由于无油可运,码头仍不能启用。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根据我国原油需求形势分析,该港又决定对码头进行返输(加输入功能)改造,使原油能进能出,同时下决心建油罐。他们先后筹资16.2亿元,用8年时间,分5期建设了180万立方米油罐群。使码头从1995年开始接卸进口原油,由当年的进口100多万吨,发展到去年的1704万吨,到今年11月底,累计接卸进口原油达到10139万吨,创收24.3亿元,相当于赚回了8个原来的码头。
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矿石中转港
上世纪80年代,青岛港只能接卸1至2万吨级的铁矿石船舶,年吞吐量100万吨。10多年来,该港紧跟矿石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变化,适度超前进行码头建设改造,先后对老港区进行了拓宽航道、浚深泊位、增加设备等改造,使靠船能力扩大到5万吨级;又与南非ISCOR公司合作,将一个年通过能力50万吨的泊位改造成年通过能力600万吨的10万吨级矿石专用泊位,一举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矿石中转港。1996年以来,随着矿石进口量的急剧增长,他们又租用了两艘20万吨级海上过驳浮吊,形成海上过驳平台,能够接卸20万吨级的超大型矿石船,大大提升了港口能力。在多年论证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该港又筹资18亿元,采用亚洲最先进的设备,建设了20万吨级兼顾3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使原先接卸铁矿石要用9个泊位、1000多人的工作,现在被一个码头、139人替代了,并且昼夜卸率由1万吨提高到10万多吨。码头投产后,20万吨级的船舶接踵而至,今年2月28日,还成功靠泊了全国实载量最大的30万吨级“大凤凰”轮。到今年8月13日,已接卸进口铁矿石1亿多吨。
有多大船 就有多大码头
10几年来,青岛港筹资上百亿元,建成投产了5大工程7大码头,进行了70多项重大技术改造,使其焕发了青春。现在,该港拥有了目前我国最大的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码头、国际一流的煤炭、散粮码头,在我国沿海港口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中央调度室和EDI信息中心及沿海港口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就是青岛港种下的“梧桐树”,它引来了五湖四海的商家、货主,带来了滚滚的货源,也带来了利润。如今,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在不久前召开的国际港口大会上,该港还被誉为“21世纪的希望之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