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北京同仁堂坚守诚信 开创新篇
CCTV:北京同仁堂坚守诚信 开创新篇
文章来源:中央电视台网站 发布时间:2004-12-12
北京同仁堂:坚守诚信 开创新篇
央视国际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跨越五个世纪,历经四种体制的变革,北京同仁堂走过335年的风雨而长盛不衰,秉承传统 融入现代,打造出了中国国药的第一品牌,成为我国中药行业的龙头企业。
这里是位于北京东南部的同仁堂制药生产基地,今天,八条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中药制剂生产线全面投产,中药生产从制粒、成型、干燥、包装全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解素花:我们在配料工序能够达到万分之一的精确度,更加准确,丸重差异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在中药行当里有句俗话叫做“丸散膏丹、神仙难辨”,这是说中药成分复杂,不好辨别。而北京同仁堂对中药材的选择和处理一直严格秉承传统。在安神类中成药里,有一味主药叫远志,在处理这味药时,要进行蒸煮、干燥、碾压、筛选等十几道工序,就是为了把远志中间的这个像针一样细的芯抽出来,但是经过这么复杂的程序抽出来的芯却并不是用来入药的。
北京同仁堂中药材炮制专家于葆墀:抽出来是要扔掉的,因为它没有安神的疗效,所以不管多麻烦,为了保证疗效,我们也必须这么做。
而在药典里,远志入药并没有规定要抽芯。北京同仁堂处理药材精益求精,选购药材也是精挑细选。
北京同仁堂中药材鉴别专家卢广荣:挑完了他们就说你们同仁堂太难伺候了,我说同仁堂三百多年的历史,不这么做,那我们的药味就变了。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的创始人在三百多年前立下的堂训。
记者出镜:“不敢省、不敢减”,正是这对质量信誉始终如一的遵循,使同仁堂3百年来风雨不倒。然而仅仅恪守诚信,并没有保证同仁堂一帆风顺。
上世纪90年代初,和不少国有企业一样,由于机制僵化、观念陈旧,设备落后、缺少创新,同仁堂一度陷入困境。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群:当时确实太难了,打开账本黄金万两,合上账本分文皆无。
穷则思变,1997年,北京同仁堂抓住了股份制改造上市的历史机遇,剥离部分绩优资产组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募集资金3亿多元。三年后,又进一步从股份公司拆出部分绩优资产组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再次募集资金两亿多元。用同一国有资产进行二次融资并在境外上市,被业界称为“同仁堂模式”。
继承传统、超越传统,一系列的变革、创新给古老的同仁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还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在全国建立连锁零售药店,并率先将中药店开到了海外,在世界上1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同仁堂的分店。 不久前,一个大型出口加工基地又在香港动工兴建,以此作为前沿,北京同仁堂将全面参与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