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仁堂”百年老字号创出国际发展新模式

文章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发布时间:2004-12-13

“同仁堂”:百年老字号创出国际发展新模式

边琪、黎政祥

  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0月27号在香港大埔工业园区投入1.5亿港元,购置一万零七十平方米的土地,准备建立同仁堂海外生产、销售、研发基地。这不仅仅是同仁堂成立335年来首次走出北京建设生产基地,还预示着同仁堂海外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海外生产、研发、销售终端的整合的国际化经营的新模式。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总经理梅群:(接录音)“九五”以来,同仁堂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现年销售额50亿元,实现利税6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资产总额已近63亿元,目前已建网点400多家,其中本市零售药店61家,外埠药店25家、店中店300多家,海外17家,遍布12个国家和地区。

  许多老字号都面临过现实存活难、现代发展难、走出国门难上难的三难境地。现在年销售额50亿元、利税6.5亿元,并在国际舞台上施展身手的同仁堂也曾面临过将要倒闭的窘迫境地。(接总经理梅群录音)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同仁堂和当时的许多国企一样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遭遇困境。在财务方面,当时企业依靠银行,债台高筑,资产负债率超过70%,被银行降为3B级企业;在库存方面,结构不合理,有用的不多,没用的不少;在市场经营方面,非常混乱,销售企业卖产品,生产企业也卖产品。

  科技支撑产品,质量支撑产品,诚信支撑产品,同仁堂的老人和新人都明白不保持传统就没有同仁堂,不实现现代化就发展不了同仁堂。现代化发展需要现代化的资本运营。1997年6月同仁堂组建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上市,募集资金3.54亿元。2000年,同仁堂又从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出了科技含量较高,产品剂型新的1亿元资产组建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2.4亿港元,成为全国首家使用同一国有资产进行二次融资并在境外上市的公司,被证券界称为“同仁堂模式”。目前,同仁堂集团已形成了以两个上市公司为骨干,以资本连接为纽带的十大公司的运营局面。(接总经理梅群录音)前后两次股改上市,不仅提供了发展急需的资金,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仁堂实现了从前店后场作坊式的生产向现代化大生产的转变;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从生产经营型向兼有资本运营型的转变;从粗放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

  人生自信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展望未来,同仁堂人信心百倍,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董事长殷顺海说,有335年历史的中国的同仁堂,必将成为世界的同仁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