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炭利用矿井水建32座地下水库 相当于两个西湖
神东煤炭利用矿井水建32座地下水库 相当于两个西湖
文章来源: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16-07-20
这里曾经黄沙漫野,这里曾经人迹罕至。现在,这里的乌兰木伦河水涓涓流淌,驱车的两旁却是漫山遍野的绿意盎然,有种“绿色江南”的美感。这里就是地跨晋陕蒙三省区的神华神东煤炭集团,面积248平方公里,是一个年产量2亿吨级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这里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也是黄河上中游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这里的生态环境还很脆弱,放眼望去满眼都是沙子,几乎没有一丝绿色。仅仅过了30年,这片荒凉的土地就变了,是谁改变了这里的一切?“神东人”翘着大拇指说:“是神东煤田的开采改变一切。”
谁都清楚,煤矿开采,一是井工,二是露天,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对地下水资源形成破坏,都会对地表形态造成破坏,神东煤田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神东的同志说,他们用“三圈”加“三期”的防治模式,跳出了这个怪圈。所谓“三圈”防治模式,就是在矿区50公里范围内的风沙区和水土流失区建设草灌乔相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从根本上遏制风沙危害与水土流失,形成“外围防护圈”;在矿井周边区,建设乔灌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常绿林,形成“周边常绿圈”;在矿井生产生活区进行园林化建设,营造优美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建成“中心美化圈”。所谓“三期”防治,就是煤田采前、采中、采后“三期”进行防治的措施。采前,先期进行大面积治理,使区域环境具有抗开采扰动的能力。采中,通过创新井下开采技术,对开采中已经显现出的地表裂缝、沉陷区段进行封堵,并进行一定的补种绿化植被,减少地面水土流失;采后,通过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水保功能,种植沙棘等经济作物,实现水土资源永续利用。
但是,生态环境治理, “钱”从哪里来?神东煤田建设之初就确定:每开采1吨煤就提取0.45元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到如今已经投入治理资金28.12亿多元,完成治理面积达250平方公里,是煤矿开采面积的1.5倍。
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的3-11%提高到65%以上。当地农牧民的75万亩耕地因生态、气候改善而获得稳定收成,并催生了林草绿化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地方群众提供了50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与浪费难题,神东人是这么破解的?我国煤矿开采每年产生的矿井水约80亿吨,而利用率仅为25%,每年造成的矿井水损失量约60亿吨。矿井水长期被视为水害,排到地表上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很少被利用,大量地下水资源随着煤矿的开采白白流失。
神东矿区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一边是水资源稀缺,到处买水用于生产、生活;一边是眼睁睁地看着宝贵的地下水从矿井内抽出,白白流失。如何解决这道难题?神东人想出了办法,他们在地下建成了32座库容总量近3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西湖容量的“地下水库”。这些水库犹如一座座地下“龙宫”,矿井水在“龙宫”内转移循环,自然净化,为民所用。这种全球首创的地下水库就是利用超大工作面开采后所留下的采空区,转移、储存岩层渗水和井下开采产生的污水,并利用矸石和长距离流动实现自然净化。之后,通过自然压差供水,实现地面净水零入井,地下污水零升井,集井下供排水、矿井水处理、水灾防治、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六大功能于一体,使3000万立方米水资源在采矿中得以保护,一年节省费用9.3亿元。
神东人创造的这项分布式地下水库技术,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又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