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海南基地合成氨装置长周期运行创纪录
中国海油海南基地合成氨装置长周期运行创纪录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发布时间:2016-03-17
3月13日获悉,中国海油所属中海化学海南基地化肥一期合成氨装置连续运行251天,打破了装置建成投产20年来最长运行纪录。
长周期运行意味着低成本。据测算,若装置全年不停产,每吨产品成本将降低100元以上。对于年产能达260万吨尿素产品的中海化学而言,长周期运行的经济意义不言自明。尽管如此,先天不足,让装置长周期运行遭遇“瓶颈”。
燃气透平设计能力偏小和一段炉盘管超温,一直是影响装置平稳运行的两个主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仅仅1996年至2000年,海南基地燃气透平故障引起的装置停产就达45次之多。2003年,公司进行燃气透平改造,降低了设备功耗,提升了负荷,装置运行趋于稳定。
针对一段炉盘管超温的问题,2005年,海南基地在一段炉前引入了预转化炉,不仅充分回收了烟气热量,而且彻底解决了盘管超温难题。
“此外,设备腐蚀老化、隐蔽性缺陷爆发、电气元件老化、控制系统落后……这些因素随时都会终结装置长周期运行。”化肥一部总经理卢荔民对装置存在的“短板”了如指掌。
精心操作维护,是装置长周期运行最直接的保障。2010年,面对装置“青壮年期”已过、逐渐老化的现实,海南基地副总经理杨中鲁在精细管理上两手抓,一方面狠抓运行管理和现场隐患排查,另一方面倡导知识和技能共享。2013年6月20日,海南基地合成氨装置长周期纪录提高至230天。
2014年,装置已运行了18个年头,许多设备已到设计寿命,加上海南夏季高温和台风影响,如何延续装置长周期运行,一直困扰着卢荔民。很快,他找到了突破口——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卢荔民充分挖掘内外部资源,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做到人人出力、层层把关。如今,化肥一期装置第三次打破装置长周期运行纪录,将安稳运行的状态保持到天然气合同到期的最后一刻。
在着力维持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同时,海南基地化肥一期没有放松节能减排。2011年,合成低压蒸汽回收项目改造投用,投资2万元,每年回收的低压蒸汽价值316万元。2013年,天然气回收系统投用,装置开停车过程中放空的天然气得以回收利用。该项目投入155万元,每年回收的天然气价值达483万元。
这样的节能改造在海南基地不胜枚举。“十二五”期间,仅化肥一期就节约8254吨标煤,完成计划3000吨标煤节能量的273.15%。
2016年2月,因崖13-1气田气源合同到期,公司不得不对装置进行替代改造,改用东方1-1气田天然气为原料进行生产。
“鉴于当前的化肥行业形势,化肥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化肥一期靠较低的原料价格支撑发展的局面将不复存在,精心操作和长周期运行是重要降本途径。天然气替代改造,将使这套运行20年的老装置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南基地总经理景云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