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互联网+”成为农牧业发展新引擎
中国电信“互联网+”成为农牧业发展新引擎
文章来源: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5-09-17
这几天,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包古鲁村村民张玉杰逢人就夸“农技宝”信息平台好,“要是没有在线专家‘会诊’,我家的黄瓜就都完了,这得感谢农业部门和电信的工作人员啊!”看着今年的好收成,老张的心里乐开了花。
张玉杰提到的“农技宝”是“农技云”平台的移动客户端。“农技云”平台由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联合实验室(中国电信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成立)开发和设计,满足农业管理部门、农技专家、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农技推广交流互动、农技服务管理、生产经营等应用需求。通过“农技宝”,可实现农技员的农技推广可视化管理,农技员通过语音、图片、文字进行无纸化办公,农业大户轻松解决生产问题,了解行业动态、市场走势,农民轻松接收农事指导及惠农政策等信息。这一农业信息新技术在线服务,有效破解了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难题。
互联网+农业,实现了一“洋”一“土”的结合,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主动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2012年,中国电信和农业部联合签署《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电信将云计算、物联网、3G等通信技术运用于农业,与农业部携手在三个方面共同推进农村和农牧业的信息化发展:一是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如推进云计算、物联网、4G移动通信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应用。二是推进农业服务信息化,依托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12316,推动建设国家、省两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是推进农业电子政务。如农业资源管理、农业行业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应急指挥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2014年11月13日,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与自治区农牧业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农技宝”一期试点推广工作,具体包括信息交互平台、专家会诊平台、农技知识传播平台,实现农技专家与从业人员高效沟通、农牧业生产和销售的信息共享,得到了农技员和农牧民的好评。
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寇凤达介绍说,“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互联网+”在包括农业、农民、农村在内的大农业行业的集中体现,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互联网+”行动计划,结合“‘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行动”等国家工程的推进,将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扩大普及和信息化服务的升级,促进专业化分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产业模式创新,将引发人、土地和生产方式等农业生产基本要素变革,倒逼我国农业经营的转型,消除农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统筹市场和资源的深化改革,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助力农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与平台服务
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全力推出的“互联网+农牧业”的应用,重点是要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个领域进行突破,助力“互联网+农牧业”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
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农牧业项目负责人高海军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将积极开展“信息进村入户”服务,以农技推广、物联网、质量追溯平台等为重点,注重互联网在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和服务内容、农民信息化素质提升三大方面的价值,切实推进“互联网+”行动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发展。
在生产领域,重点发展“农技推广云”、物联网平台和病虫害远程监测。中国电信综合运用固网和移动通信、呼叫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手段自主研发建设,并融合12316农技服务热线,实现农村移动信息化、应急指挥调度、手机移动办公、呼叫中心平台和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服务。中国电信的智能农业信息化平台,依托电信物联网技术和云服务技术,集作物、畜禽及水产等多业态农业生产于一体,可实现农业生产集中管理,提供数据实时监测、设备智能控制、多态种养集成、及时生产预警、生产管理决策、不同终端控制等功能。中国电信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作物疫情发布、病虫害信息检索、病虫害异常环境预警、病虫害知识库管理以及在线专家诊断。
在经营领域,中国电信重点发展农机管理云、智慧粮仓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国电信主要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农产品仓储运输、农产品销售电商等经营环节,提供农机管理云、智慧粮仓解决方案和农产品电商平台等业务服务。中国电信的智慧农机信息化应用基于农机管理云平台,可以在网络上实时指挥、调度作业机具,实现农机人员维护管理自动化;通过定位技术实时掌握农机的位置信息和安全信息;有天气预报随身带、紧急求助一键达、加油信息图表显、土地面积三步测等特色功能。
在管理领域,中国电信重点发展综合调度监控平台、质量追溯平台。中国电信可协助农业主管部门建设综合调度监控平台,打造农业应急指挥系统,主要针对突发的农业自然灾害、农业“四情”、农业公共卫生事件、农业事故灾难等情况进行应急响应,迅速处理,保障农业正常生产及人民生活。
在服务领域,中国电信重点发展信息进村“入户服务云”。中国电信发挥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服务资源整合的优势,在农业部的指导下,以建设信息进村入户云平台为重点工作,重点完成12316与农技推广体系融合。同时,开发6类云应用系统,包括12316多媒体云呼叫系统、涉农公益服务系统、农技服务云系统、培训体验服务系统、便民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实现对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的满足、对农民信息致富与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农民的“随身农技员”
目前,中国电信的“农技云”平台在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支撑7个盟市、12个旗县的2000多名农技员和22000多名农牧业生产人员的日常工作、信息分享与获取。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农民杨玉仁对装有“农技宝”的手机爱不释手,今年他家的番茄就是凭着“农技宝”上的价格信息卖上了好价钱。“农技宝”不仅是农民的“随身农技员”,也让农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辛玉山是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一名农技员,以往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传递农业信息,需要挨家挨户地宣传、引导,往往是跑断腿、磨破嘴,效果并不明显。而今年,他通过“农技宝”这个平台与农户之间建立了一个高速信息渠道。“以前每天都走十一二里路到田间探查,了解实际情况,现在配上‘农技宝’之后,好多问题在行走当中就解决了,特别方便。同级农技员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将信息发到平台上,向自治区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寻求帮助。”
谈起“农技宝”带来的方便,宁城县农牧业局市场与信息中心主任冯兆生有感而发:“‘农技宝’的意义就是在于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方便政府掌握每个农技人员的工作状态,激发农技人员的创业热情,方便农技人员与农户沟通。同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户与农业专家互动,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动向,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科技普及率。”
鉴于“农技宝”的颇多好处,今年4月,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建设“魅力农垦”、“品生态商城”、云翼通讯录、综合办公等平台,服务农垦集团下属及合作伙伴等近百家企业、170000人智能化耕作运营。
“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必将开启我国小农经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