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中国远洋海运:激活粮食“大迁徙”中的高速引擎

文章来源: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1-23

近日,在中国远洋海运大连集运所属吉林区域公司,为了做好防寒防雪准备,确保冬季粮食装载供应的连续性,榆树铁路场站一片繁忙。

“眼下快要到一年中下雪最多的时节了,我们场地要提前部署,以免粮食受潮结块。”吉林区域公司员工边忙着现场操作边说道。这些粮食在堆场装箱后将通过陆运或铁路运输运抵营口、大连或锦州港口,再由集装箱船发运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中国远洋海运东北区域市场集装箱运输粮食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过去当地传统的粮食运输主要采用“铁路直发”和“散船运输”两种模式,占总运输量的70%—80%。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企开始转变观念,从最初尝试使用集装箱运输,到逐渐信任并首选集装箱运输,目前在东北区域粮食市场上,“传统运输模式”和“集装箱运输”大致各占一半运输量。这背后,是什么样的因素在驱动?

农企客户的需求变了

如今,物流的“成本”概念已不再局限于客户所支付的运费,而是要综合考虑时效、服务、人工以及给客户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利好等所有因素的总和。为此,大连集运内贸运营中心、供应链运营管理部门大量走访客户,深入研究洞察客户真实需求。

“一些中小型的企业没有那么大的贸易量,散船运输对他们来说运输成本过高,而货物运输最好能灵活分流,比如在有发运需求的1000吨货物中,有的是长三角流向、有的是珠三角流向,如何实现一起发运、分流配送,才是客户真正关心的问题。”大连集运供应链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夏继伟说道。

“除了基础海运外,现在的农企客户还需要更加周到全面、省钱省心的两端陆路运输,最好能实现‘一个代理,全程无忧’。”大连集运内贸运营中心副总经理胡兴洋补充道。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海外进口粮食体量的增加,加之地缘政治的影响,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使得农企需要对下游客户负责,提供相较于境外物资更优质的服务,因此,“运输时效、粮资品质”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稳定、高效、低损耗的物流模式成为客户的核心需求。

服务通道升级了

面对农企客户提出的更多灵活性、全链运输服务、时效与质量兼顾等实际需求,大连集运精准把握集装箱运输粮食模式,利用粮食运输损耗较小、集装箱船运输灵活性较高的优势,结合丰富立体的海陆网络,更好地设计集装箱运输全程供应链产品,将服务深入农企生产腹地,实现门到门物流运输。

2024年以来,大连集运积极响应集团“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建设,在全力推动数字化供应链建设上下功夫,创新粮食运输服务模式。

东北区域的供应链通道建设日趋成熟。截至目前,大连集运成功构建了进出口32条铁海运输通道、88个集装箱提/还箱点,已形成了“通道+枢纽+网络”的综合型物流模式。粮食物流末端触角愈发强大,已经能高效触达农企粮食产区。在与地方铁路局合作方面,一方面,大连集运充分利用铁路捎带政策,争取更优的铁路运费下浮政策;另一方面,巧妙利用“肥粮对流”,即南方的化肥重箱北上,北方的粮食重箱南下,促成“一轨双循环”良好局面,盘活箱体流转,进而降低了物流成本。

头部产区的案例破“圈”了

佳木斯地处三江平原,是中国水稻产量第一大市,2024年各类粮食产量超过1100万吨。在上海泛亚、大连集运的协同下,全国首个“站到港”粮食通道电商产品,不仅向客户推介尝试了铁海联运延伸服务,更将铁路站起到港的业务推到线上展示,该服务在佳木斯粮食产区的农企“圈”中演绎了为农企“高效降本”的示范。

吉林十大粮仓之一的扶余产区农企也是中远海运服务的重要客户群体之一。大连集运与武汉集运紧密协同,巧用“肥粮对流”“一箱、一轨双循环模式”助力扶余产区粮食发运。2024年11月,“肥粮对流”项目正式启动,大连集运采取公路、铁路双通道并行模式为客户提供稳定的运输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化肥到门比例。该项目现已中标湖北、四川等地多家工厂货源,2025年初化肥季进口到门重箱数量可观。截至目前,该公司通过“营口-扶余”铁路进口通道疏运化肥进口重箱236TEU,拆空后均可形成粮食通道运量。

仓廪实,天下安。中国远洋海运将持续做好做细粮食流通大文章,以高质量供应链服务守护民生运输、保障粮食流通,激活粮食“大迁徙”中的高速引擎。

【责任编辑:张宇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