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 央企共奋进⑫】中国海油:40年情缘见证“深圳速度”
【特区40年 央企共奋进⑫】中国海油:40年情缘见证“深圳速度”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9-03
编者按 40年前,党和国家作出兴办经济特区这一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40年来,广大中央企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紧抓发展机遇,以扎实举措全面助力特区高质量发展,与特区共成长、共奋进。为全景展现中央企业助力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40年来砥砺奋进、跨越式发展的壮丽篇章,8月26日起,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推出“特区40年 央企共奋进”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40岁的“生日”,当晚,深圳全城亮灯为特区40周年“庆生”。
40年间,中国海油人见证了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特区也记录下海油人奋斗的足迹。
南海油气开发“生命线”
同样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20世纪80年代珠江口盆地勘探对外招标之初,海洋石油工业就与深圳的命运紧密相连。而深圳也因中国海油和众多国外石油公司的进驻,发展成为颇具国际盛名的海洋石油基地。
40年来,南海东部海域上崛起了40个油气田,创造了连续24年油气年产量超千万立方米油当量的纪录,累计生产油气超过3.2亿立方米油当量。源源不断的油气资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圳特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0世纪80年代初,石油工业部根据对外合作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需要,筹建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后勤基地。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对广东沿海各地进行实地调查,看中了深圳蛇口半岛的赤湾。
深圳赤湾石油基地
深圳赤湾港:3000米级深水姊妹船入列
多家国外石油公司也认为,蛇口半岛靠近海上油气勘探区域,岸线曲折,又有我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蛇口工业区作依托,具有建设深水港和石油后勤基地的良好条件。从那时开始,经过中国海油和合作方的不断开垦,深圳成为维系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生命线”。
1990年9月,南海东部第一个油田惠州21-1投产,两年后成为中国海上第一个年产百万吨油田。
1996年,我国首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投产。
清洁能源落户大鹏湾
到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成长为大都市。历史因缘际会,中国海油对清洁能源的战略布局又与深圳紧密相连,从这里开始了一段新的历程。
当时,中国海油牵头组织东南沿海引进LNG(液化天然气)项目规划,以前瞻性眼光率先在我国发展LNG业务,首个试点项目就选在了深圳。
我国首个引进LNG项目——中国海油广东大鹏LNG接收站
2006年6月28日,在美丽的深圳大鹏湾,由中国海油牵头实施的我国首个进口LNG项目——广东大鹏LNG项目正式投产。深圳也由此在广东率先开启大规模利用天然气的序幕。
中国海油在深圳建成加油站、加气站10余座,为深圳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图为中国海油位于深圳龙岗的加油加气合建站。
深圳盐田港从40年前荒凉的滩涂,变为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四强的港口。图为港口内的中国海油LNG加气站为集装箱货车提供绿色动力。
当前,中国海油在深圳的LNG业务已广泛延伸至LNG储运接收、天然气贸易、天然气发电、城市燃气和车船加气等天然气产业链的多个领域。
中国海油“蔚蓝力量”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净滩”活动,呵护深圳碧海蓝天。
从储罐再次气化后的LNG沿着管道大动脉进入深圳市区,老百姓的厨房里腾起淡蓝色的灶火,街道上轻声驶过“喝饱”绿色燃料的公交车,燃气发电厂没有传统印象中的大黑烟囱,没有轰隆隆的噪音,昼夜不息地将电力和热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清洁低碳的LNG产业惠及于民,成就如今隔三差五就刷爆朋友圈的“深圳蓝”。
点击图片 直达专题
【责任编辑:赵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