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责任央企在行动①】三峡集团:放流中华鲟 呵护一江水

文章来源: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5-12

编者按  当前,疫情之下,央企正勇挑大梁,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同时自觉履行责任央企的担当,与社会各界一起携手共克时艰。近期,多家央企发布2019年社会责任报告,从环境保护、协调共赢、脱贫攻坚、一带一路等方面向社会民众及利益相关方披露“硬核数据”及特色案例,多角度立体展示央企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的生动实践。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推出“责任央企在行动”系列报道,今天为您带来第1篇——《三峡集团:放流中华鲟 呵护一江水》。

三峡集团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新时代大国重器建设中全面落实生态环保硬核措施,在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保护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助力实现集团公司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

“鲟游长江” 10000尾二代中华鲟放归长江

4月2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1万尾子二代中华鲟回归长江怀抱,这是自1984年首次放流以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连续实施的第62次中华鲟放流活动,也是自2009年首次开展中华鲟子二代放流以来,放流子二代中华鲟数量最多的一次。

至此,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3万尾,放流子二代中华鲟28000余尾。

“本次放流的中华鲟实现了‘中青幼’结合,包括2009年至2019年间的5个年份梯队,其中有出生于2009年的10尾全雄性中华鲟。”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姜伟博士表示“这有助于丰富野生中华鲟年龄梯队、提升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调整自然条件下中华鲟性别比例失调等。”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自1984年起,每年开展中华鲟放流活动,从未间断。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三峡集团仍坚持做好中华鲟保护和放流准备,于湖北复工复产初期,联合宜昌市人民政府第一时间举办放流活动。“作为中央企业,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应有之义。”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放流活动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法国电力集团(EDF)、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组织和单位的支持。此外,在国家电网国调中心及华中分部的配合支持下,三峡集团通过优化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下泄流量,确保放流活动安全平稳进行。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过度捕捞、水质污染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规模持续衰退,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经过多年人工繁育与技术攻关,三峡集团掌握了目前最为完善的中华鲟人工种群梯队,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催产繁殖、梯队建设等的全生命周期保护体系,为中华鲟种群的复壮奠定了基础,对补充野生中华鲟种群资源、保证中华鲟物种可持续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鲟放归长江后,三峡集团将借助覆盖长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监测系统开展声呐追踪,这套系统是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广、最全面的放流中华鲟洄游监测系统。

据了解,在完成此次放流中华鲟的追踪监测后,三峡集团将于今年年内,首次探索性开展放流中华鲟的海洋生活史研究,以便更好地评估中华鲟的野外生存状态。

在开发金沙江上已建在建的四座世界级水电站的过程中,三峡集团设立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持续开展种群建设、技术攻关和增殖放流等一系列保护工作。目前已掌握长江鲟、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齐口裂腹鱼等10余种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累计放流约208万尾。2018年12月,三峡集团参与建设的金沙江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工,建成后将作为鱼类栖息地保护生态试验场,发挥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保护作用。

此外,为最大限度发挥长江水库群生态功能,三峡集团连续多年开展长江干流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试验。2019年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期间,宜昌江段四大家鱼繁殖规模约30亿粒,是2011年首次实施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繁殖规模的50倍左右,有效促进了长江渔业资源恢复。

与此同时,三峡集团始终坚持已建和在建水电站库区珍稀植物研究保护工作,设立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经过多年科技攻关,已迁地保护长江珍稀特有植物1000余种,繁育约15万株。

另据了解,今年,中华鲟放流活动严格遵守宜昌市疫情防控有关要求,不组织现场仪式,不邀请志愿者和市民参与,精细策划、严密部署,避免人员聚集,在确保“零”风险的前提下,完成各项放流工作。

三峡库区控水位 帮鲤鲫鱼“搭产房”

5月5日,三峡库区首次为期5天的产黏沉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生态调度试验圆满完成。生态调度试验利用调度手段控制三峡水库水位降幅,为库区鲤、鲫等产黏沉性卵鱼创造适宜的水位、水利条件。

自2011年起,三峡水库已连续九年开展促进葛洲坝下游河段漂流性鱼类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四大家鱼”产卵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此次生态调度试验为期5天,与以往促进“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不同,调度范围从三峡水库坝下河道转为三峡库区,调度对象转为鲤、鲫等产黏沉性卵鱼,为三峡水库促进此种鱼类繁衍的首次生态调度尝试。

根据相关研究,鲤鱼适宜产卵水温为17℃至23℃,鲫鱼为22℃至25℃。今年“五一”期间,三峡库区附近气温达到17℃以上,满足自然繁殖水温。除水温要达到一定标准外,调度试验期间还需保证三峡库水位总降幅小于0.8米,对三峡库水位精准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

本次试验期间还存在水雨情复杂、梯级电站机组检修复杂等诸多外部因素。为此,三峡集团长江电力三峡梯调提前部署,在统筹考虑三峡水库消落和电网安全运行等要求基础上,在国网国调中心和华中调度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试验调度实施方案。

按照实施方案,三峡高峰时段开机台数由16台减至13台,高峰出力调减220万千瓦,日均出库流量由当前的1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调减至8000立方米每秒,保障了试验顺利完成。

点击链接 直达专题

【责任编辑:王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