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新闻 > 正文
中国海油亚马尔项目擦亮“中国制造”品牌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发布时间:2017-02-28

“去年,青岛公司九成利润来自亚马尔LNG项目。而在海油工程,它则占据近三年来海外项目总收入的半壁江山。”2月23日,提起亚马尔LNG项目这一海外大单,中国海油所属海油工程青岛公司总经理吕屹喜上眉梢。

他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亚马尔LNG项目,青岛公司乃至整个海油工程,会是怎样一种局面。

曾被质疑的效益工程

2014年5月18日,海油工程在巴黎成功签下俄罗斯北极亚马尔项目的大宗订单,合同额上百亿元人民币。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中标金额最大、技术等级最高、投标时间最长的一笔订单,也是中国首次承揽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

然而,在令人振奋的同时,该项目能否盈利,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

质疑者认为,涉及100亿合同,光看合同额就不该拿,万一赔了怎么办?这是一场豪赌,一旦折本超出20%的话,整个青岛公司都会垮台,海油工程也无法向资本市场交代。

在海油工程国际工程公司总经理顾洪看来,存在此种顾虑,是可以理解的。“这么复杂的核心工艺模块,而且是北极圈第一个大型LNG液化项目,海油工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还要在缺少大量图纸材料情况下按期交货,这种难度的确是前所未有的。”

沈向钱是亚马尔项目投标的直接参与者。他认为,亚马尔项目绝不是一场没有把握的豪赌,投标书上每一项数据都很实在,99%的可能保本,完全可以控制在不亏这个底线上。况且在合同谈判期间,反复斡旋赢得的隐性效益不容忽视,仅汇率一项,相较于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可节约成本超过10亿元;公司领导专程拜访海外关键供应商,先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使大宗材料的采办单价显著下降,仅油漆一项,单价就降低10%以上。

即便略有盈亏,也应理性对待。

在1987~2011年的二十五年间,海油工程仅承揽过8个海外项目,且始终没能成为国际油公司的直接承包商,国内市场打个喷嚏,海油工程就会感冒。这个合同将有助于海油工程大踏步进入国际市场。

带来的不只是真金白银

三年前,海油工程时任总裁周学仲曾豪迈预言,这一单可让海工吃饱三年,并为此后三年公司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事实证明,此言非虚。

吕屹说,如果没有亚马尔项目,至少青岛公司无法安然度过近三年来的油价寒冬。

低油价寒冬凛冽,全球海工衰声一片之际,海油工程不仅仍有效益可言,在中国海油业绩更是排名靠前,亚马尔项目功不可没。

不过,亚马尔项目带来的,不只是真金白银。

倒逼效应惊人。

亚马尔项目合同刚刚尘埃落定,该项目采办部副经理陈华和他所在团队便如履薄冰。当人人身上有压力,人人便都成了成本控。从2014年5月开始,他们提质增效的潜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发现业主指定的唯一一家供货商难以实现降价后,他们想方设法将另一个厂家引入到业主的供货商名单中,通过引入竞争实现大幅降价;不遗余力将国产厂家推荐给业主,实现了主结构钢材的国产化比例达到90%……原本40亿的采购成本,最终花掉不到30亿元。

第一序列的模块,让吕屹口舌苦涩。员工们干得非常艰苦,耗时一年多,当时海油工程和青岛公司的领导也在春节期间和大家一起忙碌,却没怎么赚到钱。然而,当他发现第二序列、第三序列模块施工进度奇快时,虽在意料之中,眼中还是闪过一抹讶然。谁能想到,施工人员不知不觉已提高生产效率,施工水平大幅提升。

青岛公司组块配套部管工队副队长赵献更是斗志昂扬。四年前,他刚来不久,就主动带领管工队向分包商“下战书”。100人对抗130人,同样的工作量几乎同时完成。现在,他又带领队伍挑战5家分包商。在这种比拼赶超的氛围中,青岛公司仅用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就完成了近5万条管线的工作量。

“大国工匠”的超凡技艺在这里更是彰显无疑。该项目不仅工艺管线繁多,而且配置了373台超高、超重、超大设备,许多设备需要从高空向下贯穿或斜穿多层甲板才能安装到位,其中最重的设备近540吨;最高的模块超过40米,自身要穿过5层甲板和设备丛林;最难的是105吨直径5.1米偏心设备,它与要穿过的结构物的边距仅2.7厘米……施工过程可谓“步步惊心”,宛如上演高难动作片。

不断扩大的品牌影响力

对吕屹来说,最高兴看到的莫过于亚马尔项目给海油工程带来的品牌效应。

亚马尔项目的成功运作,使海油工程在国际业界越来越出名。

青岛公司被国际大型模块化建造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高,陆续收到了北美、非洲、澳洲、非洲等多个LNG项目业主的投标邀请,前来拜访和参观的国内外业主、厂家更是络绎不绝。仅一周,吕屹就接待了国外5家石油巨头的公司代表。

至于“逐渐成长为24家国际油公司、40家国际工程公司的合格供应商,成功跻身国际一流的液化天然气模块化工程建造承包商‘第一梯队’,实现了由单一产品到项目总包、由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跨越式发展,其海外市场辐射欧洲、澳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东、俄罗斯北极等多个区域”这类表述,早已成为老生常谈。

在外树形象的同时,亚马尔项目锻造出的国际化人才,也成为青岛公司的一大品牌。和其他项目相比,亚马尔项目不仅为青岛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入国际深冷LNG领域的机遇,也为青岛公司的员工带来学习、实践国际领先管理方法和突破各种深冷LNG设计建造技术的机遇。而应运而生的“国际化干部训练营”、“千人英语培训计划”等一系列国际化大讲堂,更是让骨干员工国际化能力迅速得到提升,也使得青岛公司成为实至名归的国际化人才“练兵场”。

“可以说,亚马尔项目打开了海工的成长空间。我相信,LNG核心模块的建造,一定会促成从欧美、韩国向中国转移。不太可能再回到欧美,也没有理由再回头找韩国公司。”顾洪断言,“最近,我们投标加拿大LNG壳牌项目,不再像过去一样经历筛选考察,直接自动进入短名单,这就是变化。还有雪佛龙等石油公司,但凡有核心工艺模块,就会找我们,放入优先名单中去,这就是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