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祥在“中外企业文化2007太原峰会”上的讲话
王瑞祥在“中外企业文化2007太原峰会”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国资委宣传工作局 发布时间:2007-11-1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国资委副主任 王瑞祥
(2007年11月10日)
同志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这次“中外企业文化2007太原峰会”。这次峰会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企业和谐文化”为主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更好地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首先对本次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借此机会,我就企业和谐文化建设问题谈几点意见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前不久胜利召开的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
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始终有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始终重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现在所处的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是全面建设的年代。这种全面建设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盛世崇文。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必然会促进也必然会要求有一个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适逢盛世,肩负重任,应当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纵观世界各民族发展史,民族培育了文化,文化凝聚了民族,文化的毁灭是一个民族致命的毁灭,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绝不能像随波逐流的漂浮物,要有扎实的深根,要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长成挺拔、雄伟、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才能在强势的经济体文化冲击面前始终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觉得,正是从这层意义上,我们党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以说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了人民的愿望,体现了对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组织,也是实现人们精神追求和体现价值的重要社会组织。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同时体现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培育企业和谐文化,激励进步,促进发展,凝聚人心,构建和谐。这是从社会发展、民族发展的层面来认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问题。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中外企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建设和谐文化,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创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有利于增强广大职工搞好企业的信心决心,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和谐出创造力,和谐出生产力,和谐出凝聚力,和谐出竞争力。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凸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更加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因为,进一步处理化解各种矛盾,理顺思想情绪,融洽人际关系,迫切需要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统一干部职工思想,激发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迫切需要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树立良好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也迫切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因此,要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这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了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骨干,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这几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等重大战略思想,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出发,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和谐企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把建设和谐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已经确立。国资委始终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摆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工作中加以谋划,通过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工作推进会、制定下发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许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作大的重点工作,纳入发展战略,制定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局面。
二是加强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建设,职工与企业和谐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各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建设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炼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企业特色、反映职工愿望、具有丰富管理内涵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国有企业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弘扬,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得到了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进一步改进规范,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得到改观,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深入人心,企业内部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改进加强,人际关系进一步和谐。崇尚和谐、追求和谐、致力发展、为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成为职工与企业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是强化责任意识,关注相关者利益,正确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坚持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强化诚信经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理念,强化回馈社会、回报股东、关爱职工的意识,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企业,构建股东满意、社会欢迎、企业发展、职工高兴的和谐企业,树立了富有责任感、道德感和正义感的企业形象,赢得了社会赞誉。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市场供应、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石油石化企业在国内成品油与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努力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确保供应;电力企业加强电网改造,加快发展农电事业,全面推进“户户通电”工程;电信企业实施“村村通”工程,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中国石油等6家中央企业在全社会率先倡议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2005年17家中央企业带头向全社会作出节约资源的承诺,今年14家中央企业向全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倡议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广大用户需求、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和环境方面,中央企业也起到了应有的表率作用。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国家利益最重要、企业利益最关键、职工利益最根本,切实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开创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同时坚持发展共享、稳定共抓、城乡共建、责任共担,在建立和谐企地关系、促进当地社会和谐方面做出了榜样。一批中央企业相继发表社会责任报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追求,表明了切实打造负责任公司的信心和决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扶贫帮困、赞助公益,已成为中央企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四是和谐企业建设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显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中央企业把和谐企业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融入到廉洁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质量文化、营销文化的建设之中,体现到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之中,把和谐理念、和谐精神贯彻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和企业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不仅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软实力,也为企业一系列重大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从全国看,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共计11.9万户,比2003年减少3.1万户,但实现销售收入16.2万亿,比2003年增长50.9%,年均增长14.7%;实现利润1.2万亿,增长147.3%,年均增长35.2%;上缴税金1.4万亿,增长72%,年均增长19.8%;资产总额29万亿元,增长45.7%,年均增长13.4%。从中央企业看,2003年-2006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平均每年增加1.3万亿元,年均增长13.6%;销售收入每年增加1.2万亿元,年均增长22.8%;利润每年增加1500亿元,年均增长36.7%;税收每年增加1000亿元,年均增长24.2%。至2006年底,资产总额达12.27万亿元,总资产报酬率7.9%;净资产5.35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10.1%,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44.7%。2006年,中央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1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3家,分别比2003年增加12家、7家,有16家中央企业进入2007年公布的世界500强,比2003年增加10家。今年,中央企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7.87万亿元,实现利润8391.5亿元,上缴税金8280.6亿元。中央企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始终把握正确方向,不断开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新局面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进一步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个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与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为自觉地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促进企业发展这个主题,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开展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更为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职工群众主体地位的意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为了广大职工去发展,依靠广大职工去发展,发展成果由广大职工共享,凝聚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要更为自觉地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一致。
二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职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凝聚干部职工,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鼓舞干部职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确保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健康发展。
三是要把握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这个关键。建设和谐文化,关键是要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下,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和谐的内容,挖掘整合企业文化资源。我们传统文化注重民本,崇德尚群,维护统一,追求和谐,刚健自强,奋斗不息。这样的文化因素,我们要积极汲取和大力弘扬,注入新的内涵,培育新的理念。要通过注重倡导和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推进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消除不稳定因素,营造企业和谐的内部环境,努力实现职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共进。
四是要牢固树立正确履行社会责任的思想观念。目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一个重视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同时也是对自己前途命运负责任的企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同时也是树立自身良好公众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过程。建设企业和谐文化,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牢固树立社会责任理念,把履行社会责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把促进企业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能源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本质安全,更加注重诚信规范,更加注重文明和谐,做一个守法纪、重伦理、行公益、促和谐的优秀企业公民。
五是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企业和谐文化是职工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要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把和谐文化建设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结合企业实际,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车间、和谐班组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职工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能够受益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通过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的生动实践,使和谐理念深入人心,使和谐精神得到弘扬,形成人人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发展和谐的工作局面,努力打造和谐企业,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同志们、朋友们,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打造和谐企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既是一个现实的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