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新闻 > 正文
不断发展的国家重点企业----2001年国家重点企业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02-09-13

  

不断发展的国家重点企业

----2001年国家重点企业发展报告

  2001年,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使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国家重点企业在“兼并破产”、“债转股”、“技改贴息”等各项政策支持下,依靠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开拓市场,优化结构,克服了世界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总体保持过去几年良好的发展势头。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正逐步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脊梁。

  一、总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2001年,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1783.3亿元,比2000年增长13%。实现营业收入38657.3亿元,增长7.6%。冶金、机械(含汽车,下同)、轻工、电子等主要行业产销增速均高于重点企业平均水平。

  实现出口交货值1921.2亿元,增长7.8%。出口主要集中于电子、石油与化工、机械、冶金、纺织和船舶行业,合计1552.1亿元,占重点企业出口交货值的80.8%。出口交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36户,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出口交货值在百亿元以上。

  实现利润2300.6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在重点企业所涉及的26个行业中,实现净盈利的24个,比2000年增加2个。利润主要集中在石油与化工、电信、电力、冶金、机械、烟草、轻工、电子、医药和交通行业,合计占重点企业利润总额的94%。受国家扩大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的影响,冶金、烟草、电信、机械、电力行业中的重点企业效益较好,利润增速均在10%以上。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下降、需求变化、市场竞争激烈和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原因,电子、石油与化工、交通、医药等行业重点企业利润出现不同程度地下滑,其中,电子、石油与化工行业重点企业利润降幅较大,分别下降37.1%和18.9%。

  重点企业中有盈利企业428户,占重点企业总数的83.6%,盈利额合计2443.9亿元,增长7.2%。其中,盈利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181户,占重点企业总数的35.4%,比2000年、1999年分别增加4户和16户。盈利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和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等少数企业,盈利额合计占重点企业盈利额的六成以上。

  重点企业中有亏损企业84户,亏损面16.4%,主要分布在化工、电子、机械、轻工和纺织等行业。由于国际煤炭市场好转,国内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总量调控、关井压产力度加大,使煤炭产品出口增加、价格回升。煤炭行业重点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整体由2000年亏损1.7亿元转为盈利15.1亿元。

  重点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8.9,比全国工业高6.8。构成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国工业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于全国工业1.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全国工业多1.9万元/人年;产销率高于全国工业0.6个百分点。

  二、大企业集团主导地位突出

  大企业集团不仅在重点企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而且在全国和地区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营业收入看,近几年,前100位企业占重点企业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营业收入增长8.1%,实现利润增长2.7%,增速明显高于重点企业平均水平,表明重点企业中的优强企业发展较快。海尔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等大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实现利润、资产总额在重点企业中所占比重均逐年上升。

  在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三年来,重点企业户数在全国工业中所占比重仅为0.3%,但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资产总额所占比重一直稳定在40%、50%和60%左右,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非常明显。

  重点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龙头作用。2001年,广东41户重点企业占该省工业企业户数的0.2%,但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资产总额分别占全省工业的18.5%、21.5%和31%。吉林14户重点企业占该省工业企业户数的0.5%,三项指标分别占43.3%、34.7%和27.4%。一些大企业集团如上海宝钢集团、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海尔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

  从生产经营状况看,2001年,重点企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增长幅度和效益状况均好于世界500强平均水平。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6%,而同时期世界500强营业收入下降0.4%。重点企业资产总额增长6.2%,比世界500强高0.2个百分点。在世界500强实现利润降幅高达54.1%、减利企业超过一半的情况下,重点企业效益基本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上,增利企业比重高达6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高于世界500强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从重点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情况看,2001年6户入选世界500强的重点企业多数排名上升。其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5户企业排名分别上升49、22、17、14和2位。重点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地位已连续两年稳步上升。

  近几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的上海宝钢集团、海尔集团公司等大企业集团正在崛起。2001年,上海宝钢集团盈利在全球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海尔集团公司在全球的营业收入已经突破600亿元,增幅高达48.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名列亚洲最佳管理公司榜首。

  部分重点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跨国经营初见成效。2001年,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福建实达电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海尔集团公司、TCL集团有限公司、春兰集团、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海外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10%以上。福建实达电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海外利润所占比重已经分别达到20.5%和9.7%。

  四、发展后劲逐渐增强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重点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01年,共投入研发费用425.1亿元,比2000年增长24.6%,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0.99%上升到1.13%,提高0.14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比2000年增长的283户,占55.3%。轻工、电子、航空、航天行业的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高,均在3%以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春兰集团、东风汽车公司、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和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不仅研发投入多而且增长较快。研发投入增加使企业产品更新速度加快,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海尔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等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均在14%以上,最高的达48.8%。2001年,海尔集团公司研发投入近40亿元,在重点企业中居首位,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6.6%。研发投入增加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添了后劲。

  五、与世界优强企业差距明显

  尽管这几年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部分企业发展迅速并且正在逼近世界500强,但是,与世界优强企业相比,在研发能力、管理水平、发展潜力、资产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重点企业中还没有真正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在规模上,2001年,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企业的营业收入之和。在劳动生产率方面,进入世界500强的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4户企业按从业人员排名都在世界500强前10名以内,但按营业收入排名却均在60位以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两户企业从业人员合计210.4万人,是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从业人员的21.5倍,而营业收入合计却仅是埃克森石油公司的42.7%。从行业结构看,进入世界500强的重点企业主要集中在电信、石油与化工等行政或自然垄断行业,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而世界500强前10户企业中就有5户是制造业企业。

  入世后,重点企业将逐渐在平等环境下与国际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大企业进行竞争,经营环境将发生很大变化,这使以国内市场为主的重点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重点企业不仅要着眼于做大,更要立足于做优做强。应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战略意识,不断加强成本、资金和质量等薄弱环节的管理;加快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步伐,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有效地技术创新机制;精干主业,分离辅业,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政府应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项目审批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步伐,健全对企业的监督机制;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和多渠道融资;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境外投资和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鼓励企业跨国经营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企业分离分流。(完)

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