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新闻 > 正文
甘肃国资国企坚持全产业链思维 助力产业升级

文章来源:甘肃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2-05-26

长期以来,甘肃省国资国企认真落实产业链“1+N+X”政策体系和推行“链长制”“链主制”的工作要求,12户省属企业成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等14条产业链中的22条细分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国资系统各层级的产业链包抓机制,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升级、联合创新、精准招商等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抓实抓细产业链相关工作

甘肃省国资委按照“企业主导、领导包抓、上下联动”工作思路,建立领导包抓协调机制,组织省属链主企业“一链一策”制定产业链工作方案及年度工作要点,明确重点任务、重要举措和重大项目,按照“1张图谱、5张清单”和“月调度、季小结、半年评估、年度考核”的管理调度模式持续推进。制定《省属企业主业管理办法》,引导省属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发展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实体产业,2021年实施产业类项目586个,完成投资320亿元、增长21%,重点推进的70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完成投资71亿元,更多国有资本投向了优势产业链的实体产业。今年,甘肃国资委制定了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6+1”行动方案,进一步突出了国资力量重点领域攻坚,列入省属企业推动产业链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的90个“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全年投资超过100亿元。

坚持以“三化”改造 增强产业基础能力

始终将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作为夯实产业基础的重要抓手,2021年省属企业实施的278个“三化”改造项目完成投资52亿元,其中涉及22条产业链的“三化”改造项目244个,完成投资44亿元,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个、绿色矿山10个,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7个。在镍钴产业链,金川集团镍火法系统集成创新改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已完成投资8.2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提升镍精矿处理能力45万吨,增产高镍锍含镍量3万吨,新增产值近80亿元。在现代煤化工产业链,靖煤集团实施的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项目是全省煤化工产业标志性工程,采用国际领先的粉煤加压气化等现代化工先进技术,拟投资54亿元打造煤基产品的多元化综合利用链条。在新能源产业链,甘肃电投集团加快建设瓜州北大桥、瓜州干河口、高台盐池滩等装机容量80万千瓦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加速推进金昌、酒泉源网荷储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绿色综合能源系统。

强化科技创新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考核权重,推动2021年省属企业实现研发投入92亿元、研发强度2.38%,其中省属链主企业研发投入84亿元、研发强度3.06%。相关部门支持5000万元用于省属企业4个创新联合体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光热发电用耐高温熔盐特种合金研制与应用”等科技项目已取得明显进展。在高品质碳钢产业链,酒钢集团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应用,自主研发的“煤基氢冶金技术”“浅度氢冶金磁化焙烧技术”进入中试阶段,可实现年产氢冶金金属化块料5万吨,氢冶金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石油化工装备产业链,兰石集团入选工信部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自主研发升级“兰石云”平台,探索离散型制造业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形成一批智能产品、应用场景、整体解决方案和业务上云服务,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甘肃文旅集团实施“智慧文旅”行动,打造文旅大数据中心,推行“文旅年卡”、“一包如意”走丝路等系列举措,为甘肃文化旅游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

实施精准招商 助力产业链集群发展

针对产业链缺项、弱项,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开展填空式、补充式精准招商,引导各种所有制资本积极参与到甘肃省优势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环节之中,打造“混改+招商”的“双标杆”工程。在铜产业链,白银集团引进九江德福,实施20万吨高档铜箔项目,已投产3万吨产能,三期4万吨生产线开工建设,建成全国单一厂区最大的锂电池高档铜箔生产基地。在动力电池及氯碱化工产业链,金川集团与金昌市“企地共建”实施园区招商,引入21家产业链协同度较高企业,推动园区全年产值达到约235亿元、同比增长17%。在铝产业链,酒钢集团引进索通公司、广银公司、浙江晶翔等12家产业链配套企业,铝液就地转化率达到76.6%,实现全国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