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居”到“优居” 中国铁建易地扶贫纪实
从“忧居”到“优居” 中国铁建易地扶贫纪实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2-03
2020年元旦前夕,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建设承建的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幸福小镇工程开始入住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这标志着七星关区生机镇的1483户6304名群众将在春节前住上新居,开启幸福新生活。
毕节市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两区八县中有5个县为国家重点贫困县。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仗,“十三五”规划以来,毕节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陆续将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和条件极端落后的群众搬迁出来。
为让这些搬迁群众早日住上满意的精品宜居新家园,中铁建设西南公司以助力脱贫攻坚为己任,积极投身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浪潮中。3年来,他们承揽了5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筑面积共计67万平方米,预计将解决7359户30000余人易地搬迁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助力当地群众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转变。
“扶贫搬迁工程就是打硬仗,啃硬骨头”
“我们早一天竣工,易地搬迁群众就能早一天住进新房。”该公司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当地群众已搬迁入住的新居
碧海阳光城三期项目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含10栋住宅及1所幼儿园,计划搬迁毕节林口镇、燕子口镇4780余名贫困群众。该工程合同工期仅10个月,须在2019年5月份全部移交政府,但毕节市较长的雨季给施工进度带来了不小挑战。
2018年10月30日,在3号楼最后5根桩基下挖至六七米时遇到地下软土,孔桩外围泥土向孔内坍塌,导致孔周围地面整体下沉,最大塌陷面积达到7平方米,情况十分危急。
“扶贫搬迁的攻坚,就是要求我们打硬仗、啃硬骨头,必须按期完成这项光荣的政治任务!”项目部领导充分认识扶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施工任务的艰巨性,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测、方案制定和可行性分析。几个小时后,最优方案确定。凌晨3点,所有机械全部到达卸车地点,1个多小时后,1.5公里的轮胎路面铺设完成,凌晨4点30分,所有施工机械及物资就位……就是凭着“同时间赛跑”的干劲儿,建设者在两天内完成了这5根桩基的施工任务。建设单位发来书面表扬信,对西南公司雷厉风行的作风大加赞赏。
威宁开华家园项目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含楼房58栋,计划搬迁威宁县14488名易地搬迁群众。该工程位于低山及山谷区,要进行削山、填谷,挖填方量达20余万立方米,且施工现场含溶洞、杂填土地层、地下淤泥层、夹层中风化岩等,被称为当地工程的“地质博物馆”。
工程建设中,建设者克服物资匮乏、土方量大、地质环境复杂等诸多难题,通过制定项目管理规范、施工组织制度,优化各项资源配置。该工程首栋楼仅用26天便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成为威宁县扶贫搬迁房项目中开工最晚、封顶日历天最短、施工最快的单体结构。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帮助12000余名易地搬迁群众住上了舒适的新房,成为中国铁建高质量打造易地搬迁品牌工程的典范。
毕节当地有句俗语:“挪出穷窝天地宽,搬出大山幸福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有效解决生存环境恶劣地区极度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将助力贫困地区群众摆脱“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而对于那些来到新环境的贫困山区群众来说,舒适满意的新居恰恰是美好生活的第一站。为此,中铁建设西南公司树立“建满意新居、筑精品工程”的目标,坚持高起点策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用心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放心工程。
毕节市地处喀斯特地貌密集带,地下溶洞较多、地下岩层复杂多变,这给工程质量带来了巨大挑战。
易地搬迁群众杨成艳旧居
金海湖锦绣金海工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将搬迁毕节市大方县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小坝镇、双山镇5200余名贫困山区群众。2018年5月,中铁建设西南公司在该工程桩基施工时,由于正值雨季且多个部位为杂填土地层构造,423根桩基10余处含地下水,100余处出现泥土向桩基流动、孔壁泥土坍塌等现象。
“桩基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即使增加成本也必须保证质量。”西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设计了支护孔壁防治泥土收缩的“钢护筒”桩基浇筑方案,既保证了桩基直径和深度,同时又提升了桩基混凝土的密实度,确保了工程桩基质量。与此同时,中铁建设西南公司通过运用方钢龙骨加固技术、盘扣式支撑架体系,编制技术质量管理办法等措施确保工程实体施工质量。得益于这一系列举措,该工程主体结构外美内实、梁角方正,在当地9个扶贫项目工程建设综合评比中排名第一,并如期实现100%交房,获得业主高度评价。“我们从没想到能从大山深处的土屋搬进这么漂亮的房子,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中国铁建。”“央企建的房子就是好,我们住着放心。”入住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中国铁建的建设者以建设更多更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己任,助力当地群众实现从“忧居”到“优居”、从“希望”到“兴旺”的转变。
【责任编辑:李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