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新闻 > 正文
国药医疗借助“东风”促改革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12-24

中国车城十堰有着一颗璀璨的杏林明珠——东风总医院(2017年7月更名为国药东风总医院)。在计划经济和特殊历史时期,东风总医院及其兄弟医疗单位曾作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公司)企业医院,守护着东风公司建设发展和十堰百姓健康。90余年的发展,东风总医院已经成为一家拥有十多个省级重点专科,医疗技术领跑区域医疗的三级甲等医院,形成了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为首的人才梯队,硕博成群、名医荟萃。

不过,随着医改和国企改革的同时推进,东风总医院一如诸多国企医院陷入困境:因非主业投资限制、内部保障型医疗机构功能角色单一等原因,医保超支严重,持续亏损。内部保障型医疗机构的观念和运营机制,持续制约东风总医院的健康发展。

借助改革春风,释放改革红利。聚焦主业,优化央企资源配置,是新一轮剥离国企办医院改革的初衷。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药集团)借助改革振兴之“东风”,以新一轮国企医院改革剥离为契机,通过专业化平台——国药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下称国药医疗)对东风公司所属医疗机构实施整合,并积极探索出一条国企医院回归主业、融入主流的可行之路,在整合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改革缘起

国企医院是我国经济发展特殊时期的产物,以保障企业内部职工医疗保健需求为出发点,国企医院承担了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责任。

1969年,为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号召,武汉市第一医院整体搬迁至十堰,与原5708医院合并后,于1970年分编为张湾医院、茅箭医院(现国药东风茅箭医院)、花果医院(现国药东风花果医院)、红卫医院(现国药东风总医院一本堂门诊部)等四所所综合职工医院,承担着支持二汽建设发展和守护十堰百姓健康的光荣使命。1999年,以张湾医院为主体,东风总医院正式组建。

作为东风公司承担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东风总医院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时期,成为当地医疗行业中的一支翘楚。

但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东风总医院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悄然发生变化。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尤其是随着各级财政对政府办公立医院和大学附属医院投入不断加大,该部分医院强势崛起,在硬件、技术、人才等方面遥遥领先;由于资本的热捧,民营医疗机构近几年也异军突起,在市场营销、就医环境、专科定位、服务体验等方面也饶有特色,成为一支新生力量。”国药医疗投资总监盖建厂表示。

就医院自身而言,国企医院由于体制机制束缚、非主业背景限制、市场竞争意识不足等原因,在软硬件环境、技术实力、人才梯队、服务质量、运行效率等方面逐渐落后,品牌不断削弱。

内外因素的叠加,导致东风医疗机构与大部分国企医院一样,整体业务发展相对缓慢,行业影响力下降,市场份额偏低,经营压力巨大,加快自身改革迫在眉睫。

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实施多个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文件。一轮轮的医院收购大潮中,北大医疗、华润医疗、新里程等多家医疗健康集团快速崛起。正值这一时期,国药集团本着中央医药企业的初心和使命,凭借大健康全产业链优势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开始涉足医疗健康服务业。

2011年,国药集团将医疗服务产业纳入战略规划;

2013年,国药集团与新乡市政府合作首次参与政府办公立医院改革项目;

2014年,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复同意国药集团探索投资医疗健康服务业;

2015年,国药集团设立国药医疗,作为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核心平台。

时值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包括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在内的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号角。同时,也按下了国药集团创新发展的快进键。

国药集团将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确立为集团战略并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相关主业批复后,逐步将改革合作目标聚焦于央企办医疗机构,并结合央企医院的特殊身份,开创性提出了打造“健康央企”的战略构想。

“东风公司希望医院在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化转型的基础上,继续保障十堰基地职工和家属就医,更重要的是希望为医院寻求一个产业资源丰富、文化理念相通、改革管理经验丰富、真正将医疗健康作为产业发展的合作平台。”国药医疗副总经理、国药东风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下称国药东风)总经理何宏生说。

东风公司的改革初衷与国药集团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成就了合作机缘。

基于上述背景,国药医疗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与东风公司合作对其所属医疗机构进行改革。2016年底,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东风公司在湖北十堰市的十余家各级医疗机构无偿划转至国药集团。2017年1月4日,合作平台-国药东风正式成立运行,这是国药集团落地的首个央企医疗机构改革合作项目,成为其战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国药东风项目是东风公司和国药集团两家世界500强央企积极响应中央深化国企改革号召、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合作结晶。将医院从东风公司办社会职能纳入到国药集团医疗健康产业平台和主业管理,使医院重回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好的服务东风公司和属地百姓,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产业重组和资源整合。”国药医疗总经理李粲表示。

创新转型 机制再造

回归主业,融入主流。国药集团与东风公司互补式的产业重组方式,是新一轮国企医院剥离与改革的题中之义。

然而,诞生后的国药东风如何进一步盘活资源,化解发展中的种种瓶颈,这从深层次上考验着国药医疗的核心竞争力。

自2012年以来,社会资本在大举进入医疗市场的七年时间中,已经催生了数十家医疗集团。北大医疗、华润医疗、新里程、恒康医疗、晋商联盟、远东宏信等多家企业相继进入万张床位俱乐部,除了公立医院体系和民营机构,各类外资也纷纷进一步开疆拓土。

医疗健康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药医疗如若在国企医院改革中赢得更多发展机遇,国药东风的改革振兴无疑具有样本意义。

嫁接优势,强强联合。国药医疗从战略层面、内部发展环境等因素入手,为国药东风制定一系列改革方案。总体而言,即“医疗+健康”双轮驱动,着力实施发展转型、经营转型、管理转型。

提出“医疗+健康”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是国药医疗立足东风医疗资源优势的一次创新探索。

改革前的东风医疗集团经历多次的优化整合,旗下拥有1家三甲医院、2家二甲医院以及1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是湖北唯一自有完整三级诊疗体系的医疗集团。这种以产权为纽带的紧密型医联体符合国家医改分级诊疗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集团化管理基础。

在改革日趋市场化、开放性的背景下,国药东风仍延续原有内部保障型医疗机构的观念和运营机制已不合时宜。自国药东风项目启动后,国药医疗探索以产业化思维,实施多元化发展,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所要求的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发展理念,挖掘国药东风在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综合性大健康产业方面的能力和潜力,展开一系列转型布局。

继续强化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关注中高端健康服务需求,着力于开拓非医保市场;以驱动健康产业为引导,依托国药集团产业链优势,打造医疗、医药、健康产业的闭环,促进事业轨道无限延伸;此外,积极响应各项医改政策,贯彻落实药品零加成销售、分级诊疗、三医联动等行业政策,从而高度契合医疗行业规律。

以战略转型带动经营转型,国药东风加大市场化开拓力度,突破“内部医院”的市场局限性,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强化服务提升,实行积极的市场策略;总医院、茅箭医院、花果医院分别牵头成立了十堰市胸痛中心联盟、精神病专科联盟和肛肠专科发展联盟。

经营转型,创新是关键。2017年,国药东风投资3,000余万元打造了现代化营利性口腔医院,自运行以来,PF医师费制度有效实施,经营水平和员工面貌大幅提升,2018年收入同比增长46%。与东风公司签订了“健康东风”合作框架协议,打造“健康央企”示范点,2018年完成3万余名东风公司退休人员体检工作;产业工人急救培训、健康管理试点、健康小屋等工作都已进入实施状态,“健康央企”的内涵日益丰富。

东风公司所属医院改革后,实现了从非法人分支机构到独立法人实体的转变,这就要求企业管理机制从被动应对管理向自主创变管理改变。

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国药东风全面导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及企业化管理思维,实施精益化管理,通过科学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效益,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内生发展动力。改革首年,国药东风便把转型、创新、发展的要求量化为20余项指标,并由董事会对经营班子进行考核激励,扭转了“等靠要”思维,管理效率与效果显著提高。

机制的创新性转变,为国药东风医院注入蓬勃活力。截至2018年3月,国药东风用15个月的时间,甩掉了原东风医疗集团每年亏损1.2亿的包袱,2018年全年利润超过1,100万元,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的战略目标,重回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

改革收获共赢效应

国药集团通过推动国药东风向集团化、企业化、市场化转变,打破了国药东风原有的内部保障型医疗机构的观念和运营机制。国药东风作为新一轮国企医院改革的产物,因改革迎来了发展之春。同时,国药医疗借国药东风之“东风”进一步拓展了业务版图,积蓄着蓬勃能量。

医疗服务,是国药集团大健康产业链中最核心环节。就自身发展而言,湖北作为国药集团产业布局重要省份,已经布局并深耕医药(含器械)流通、生物制药和医疗工程等板块,国药东风项目的落地运行,标志着国药集团在湖北地区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扩大,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医研、医工、医商等区域内资源协同效应和效益进一步显现提升,医疗服务优势更为突出。

宝贵的医疗专家和管理团队资源,是国药医疗市场竞争力的体现。东风医疗机构是为数不多的综合实力较强、专家和管理团队保存比较完整的央企医院,与国药医疗接收的其他医院在专家团队、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等方面可以形成较强的互补和协同。国药医疗已经在国药东风启动了国际科教中心建设项目,拟将国药东风打造成国药医疗系统内医疗专家和管理人才输出的基地。

国药东风的成功运营范本,为国药医疗整合其他央企医院、扩大平台规模、构建全国性医疗健康服务网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据介绍,继国药东风之后,仅在湖北省,国药医疗就于2018年底整合接收了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现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和水利部下属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汉江医院(现国药汉江医院),医疗服务板块在湖北的区域深耕成果显著,国药东风已经成为国药医疗在华中地区最重要的投资、运营管理平台,成为整合区域内其他医疗健康资源的有力撬板。

国资医疗集团成改革重要支撑

新一轮国企深改中,国企医院改革进程不断加速。

2017年7月,国资委等六部委《关于国有企业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2017〕134号)对国有企业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划重点”,强调时间底线,并指定四条路径:移交地方、关闭撤销、资源整合、重组改制。

2000家国企医院要完成剥离、改革,时间紧迫。但改革完成后如何走好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深改背后的根本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主,对应的主要支付来源是基本医保,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收益率低、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盖建厂分析,“随着国家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医改政策的推出,相关医疗业务成长性并不高,并不适合没有产业资源和后续赋能增值服务能力的逐利性投资者或以资本运作为目的的投资方进行重组改制。”

资本热潮褪去后,改革正逐渐步入正轨。从医疗作为战略性资源的属性角度,国资背景医疗产业集团顺势而上。

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国药集团、华润集团等6家中央企业可参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这是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实现国企医院改革发展的重要政策方向。

以国药集团为例,以健康产业为主业的国有企业发展医疗服务业,是产业链的自然延伸,易于在医药医疗大健康领域形成科研、工业、商贸、服务等业态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为国企医院改革发展提供天然的动力。同时,该类国有企业具备良好的行业专注度和专业度,使医疗机构在行业领域、政策环境、社会责任等维度与各兄弟单位实质趋同,在发展模式、发展诉求等方面能够得到深刻理解和尊重;特别是加之国有健康产业集团与国企医院共有的“国企基因”“央企基因”所形成的共鸣,有利于建立高效的运营机制,做实专业化管理,提高改革发展效率。

医疗资本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尽管改革并非坦途,国药医疗凭借“国药东风智慧”,在企业医院改革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国资报告》记者 王倩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