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理论·课堂 > 正文
国药集团刘敬桢:充分发挥中央医药企业主力军作用 在抗疫大战大考中彰显责任担当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1-02-23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

国药集团作为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主业的中央企业,首当其冲、首担其责,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国资委直接领导下,急党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急人民之所盼,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打了一系列大仗硬仗漂亮仗,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的“双胜利”。

勇于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打好物资保障突击战

国药集团国控湖北公司营销中心为火神山医院提供药品保障

新冠疫情初期,防疫物资紧缺、一“罩”难求。国药集团作为应急防疫物资重点保供单位,对当时那种困难局面体会更为深切,突出的有“四难”。一是物资筹措难,许多生产企业春节前后放假停工,特别是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数量有限,各地都在争抢。二是跨区运输难,通往武汉的航班、铁路基本停运,省际间的道路也都中断。三是末端配送难,接诊患者的定点医院实施管制,进出比平时困难得多。四是人手调配难,国控湖北公司承担了平常几十倍的工作量,每个人既是发货员、驾驶员,又是搬运工、安装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国药集团上下态度很明确,在关键时刻一定要顶得上去,困难再大也要上,坚决完成防疫物资保供任务。集团系统各企业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医药流通体系点强网通优势,全力为抗疫大战提供充足的“弹药”“铠甲”,累计调拨1200笔中央储备物资,向全国提供各类防护服、口罩及各类药品十多亿件,完成湖北省和武汉市70%以上的应急物资采购配送任务,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作中,一是坚持前瞻性谋划部署。作为执行国家历次重大疫情应急保障行动的中央企业,我们从一开始就密切关注着武汉的疫情。集团在1月15日的年度工作会议上,专门对中央医药储备工作作了部署,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组织各承储单位对库存进行盘点,及时补充更新防疫物资。疫情发生后,集团第一时间于1月22日主动成立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医药物资应急供应总指挥部。1月23日夜,接到第一笔中央医药储备物资调拨令,我们从备货、出货到把1万套防护服运抵武汉,仅用了不到20小时。二是实施接力式多仓联运。疫情初期,每批防疫物资都需要从好几个省、几十个库才能凑齐。当时,各地道路封锁,省际交通中断,车从北京出去了,但进不了河北,只能在省际交界处将物资卸下来,再装载到河北公司的车上,河北公司再交给河南公司。数亿件物资就是这样一站一站的接力完成的。三是提供一站式嵌入保障。在定点救治医院和方舱医院的物资配送中,除了要把大量的药品器械送到库房里,像呼吸机、ECMO这些急用设备,工作团队还要冒着危险一次次进入“红区”安装到位,有的还要留下来帮助运行维护。四是运用智能化精准调拨。集团商业流通板块采用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案,整合储备调拨、医院分销、药品零售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高效协同、相互贯通、整体联动的数字化智慧供应系统,每单全程处理时长不超过5秒钟,确保第一时间把最紧缺的物资送到最急需的地方。

始终保持领跑状态,坚决打好科研攻关攻坚战

这次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与平时明显不同,突出的是“两高”。一方面始终在高节奏的状态下推进,要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与国际强手竞争,可以说是一场硬碰硬的科研竞赛;另一方面,始终在高压力状态下进行,许多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部署安排的,各方面关注度和期望值极高,加之不少是新领域、新课题,面临的难题多、风险点多,极大考验着我们的专业水平和担当精神。国药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国之重器”的重托,以战时状态组织科研攻关,围绕新冠肺炎诊断、治疗、预防三大领域全面发力、全面突破,取得了“八个全球率先”重大成果:①率先提供甄别病原种类的“指南针”,也就是22重呼吸道检测试剂盒,为确定疫情系新冠病毒感染探明方向。②率先研发出诊断病毒的“探照灯”,也就是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首批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和欧盟CE认证,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应急使用清单。③率先推出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压舱石”,也就是康复者血浆治疗方案,获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推荐,纳入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抢救治愈1000余名危重患者生命。④率先研制出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金钥匙”,即以康复者血浆为原料制备出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作为治疗新冠感染特效药,纳入国家应急药品使用储备。⑤率先研制出疫情防控决战决胜的“杀手锏”,也就是新冠灭活疫苗,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⑥率先启动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试验(Ⅲ期),先后在阿联酋、巴林、秘鲁、摩洛哥、阿根廷等10个国家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入组接种近6万人、样本覆盖125个国别人群。⑦率先建成新冠灭活疫苗“兵工厂”,即北京和武汉两个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2021年产能将达到10亿剂。⑧率先实现疫苗正式注册上市,两款新冠灭活疫苗在中国、阿联酋、巴林、埃及获批紧急使用,国内已接种100多万人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2月9日阿联酋正式注册上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这是全球首支注册上市的新冠疫苗。小小疫苗也是大国重器,将为最终战胜疫情发挥决定性作用。

这些成果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凝结着各级特别是一线攻关团队的艰辛努力和无私付出,大家在科研攻关中创造了许多好机制、好做法。一是坚持一个“早”字,在科技研发上早布局、早启动。各单位都把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设备、最好的保障迅速配备到位,保证了各项研发及早启动展开。二是坚持一个“快”字,在实施进度上快研快产快使用。为了加快研发速度,在不降低标准、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采取了“串联变并联”的流程,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三是坚持一个“敢”字,在新技术、新领域上敢闯敢试。高等级生物安全车间是新冠疫苗大规模生产的必需设施,安全标准高、资金投入大,如果新冠病毒像非典一样迅速消失,投进去的钱基本就白费了。面对建与不建的抉择,我们的思想非常统一:无论企业经营有多大压力,国家生物安全不能产生风险。集团果断决策,在研发、生产、临床试验等方面先后投入50多亿元资金,在北京和武汉分别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年产量可达10亿剂以上,并首创国内相关硬件标准和管理体系。四是坚持一个“拼”字,广大科研人员以拼命的姿态扛起使命。正是靠着这种为了人民健康什么都豁得出来的拼搏精神,我们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创造一系列科研奇迹。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坚决打好资源筹配协同战

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联合战,作为医药行业中业态最丰富、产业链最完善的综合性医药集团,国药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全员动员、全线出击、全域作战、全力以赴,把各业务板块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以统筹组织的高效率,实现抗疫成效的最大化。

(一)注重加强各业务板块的大联合。全系统1500余家企业相互协同、各展所长,在物资供应、药品研发、应急生产、医疗救治、综合保障等方面全线发力,形成了集团一盘棋、同心抗疫情的强大合力。物资保供板块首当其冲,出色完成中央医药储备调拨任务。科技研发板块敢为人先,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药品生产板块克服物流运输不畅、生产线人员不足、上游产品供应不足等困难,加班加点生产抗疫急需药品。国家卫健委前七版《诊疗方案》共推荐使用药物105个品种,集团全部能够保障供应,其中91个品种能自主研发生产。覆盖全国的129家医疗机构、2万多名医护人员全部进入应急状态,尤其是湖北地区4200余名医护人员始终战斗在一线,占在鄂央企医务人员总数的2/3,实现全部医护人员零感染、救治患者零死亡。

(二)注重加强与企业机构的大协作。一方面利用自身资源为其他企业、机构提供抗疫支持,主动开展了以“支持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为主题的“走进央企”活动,陆续与60多家中央企业,以及华为公司、清华大学等进行对接,提供抗疫保障,为120多家央企海外公司供应物资2000余万件。4月底,驻阿联酋26家央企防疫物资告急,工作团队连续奋战72小时,将第一架包机70余万件物资迅速发运。另一方面注重借助外部资源携手抗疫,与纳通、奥美、亚都等企业紧急合作,生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的“化湿败毒方”是首个获批临床试验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为了促使这一成果尽快推广使用,集团中药板块与中医科学院合作进行临床研究并加速规模化生产,现已获阿联酋药品注册批文,用于新冠肺炎轻症治疗。

(三)注重加强国际国内市场的大联动。这次抗疫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从“全球帮”到“帮全球”的难忘历程。疫情爆发之初国内防疫物资短缺,按照国家部署,集团迅速启动应急物资国际采购,所属相关企业发挥海外布局优势,不分昼夜通过全球商业渠道、外方股东渠道、展会全球客户渠道,联络世界各地2000余家企业,紧急采购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500万件,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国机、国航、中铁等多家兄弟央企的大力支持。随着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集团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号召,发挥国际医疗物资援助和出口主渠道作用,克服交货期紧迫、国际标准不一等重重困难,以最快速度将抗疫物资迅速运往海外,累计为136个国家供应防疫物资31亿件。集团还在检测试剂、康复者血浆、高压氧舱治疗等方面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援助,与世界分享抗疫成果和经验。

紧盯“两个力争”目标,坚决打好经营增长保卫战

在2020年特殊的背景下,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两个力争”目标,体现了国资央企顾大局、稳经济、保增长的责任担当。国药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迎难而上、危中寻机,最大限度增效益、谋发展。1-11月,营业收入实现4742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实现173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00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10%),能够圆满实现“两个力争”目标。

(一)把稳定增长的责任压紧压实。新冠肺炎疫情给国药集团的发展按下“暂停键”,我们既要承担繁重的抗疫任务,又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压力。一季度,集团营业收入大幅下滑48%,利润减少31%,一些业务板块甚至收入归零、利润变负。面对极端不利局面,集团党委和经营班子坚持咬定目标不放松,在一季度的运营调度会上,明确提出2020年“任务不减、目标不变”,要求各级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层层压实“保增长”责任。集团不断加强形势研判,对各业态进行全面“会诊”,着力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经营班子成员分工对重点业务板块进行逐一“督战”。经过上下不懈努力,二季度逆势反转,三、四季度持续快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

(二)把提质增效的工作做实做细。越是在经营困难的时候,越要向管理要效益。集团将2020年确定为“提质增效年”,着力在管理增效、增收增效、降本增效、扭亏增效上下功夫,各级公司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以财务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设定净利润、销管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多项管控目标,集团班子成员带头督导,确保各项管控指标全面落实落地。抗疫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是个很大考验,既有央地储备调拨,又有兜底收储,既有出口物资,又有进口采购,不仅数量巨大,而且都是在战时状态下完成的。我们全面创新物资保供管理,让纪委、审计、财务部门提前介入、全程监督,累计调拨、进出口抗疫物资数百亿元,签订了数以万计的进出口合同订单无一差错,做到台账清晰、程序清晰、责任清晰,历史上首次实现零坏账、合同零纠纷,国家审计署在检查指导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把健康产业的链条补强补齐。我们感到2020年对国药集团发展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集团上下形成共识,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激励,进一步释放经营活力。同时,牢牢把握外延式发展的窗口期,加大重组并购力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为长远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集团成功控股上市公司太极集团,实现强强联合,为进一步做强中成药板块打下了基础;完成对辽宁成大方圆零售连锁药房的并购,增加零售门店1000多家,强化了零售板块在东北的战略地位;成功入股上市公司九强生物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在体外诊断试剂领域占据着重要一席;与通用电器(GE)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建立医疗影像设备零部件生产基地,实现了进军中高端医疗器械制造领域的重大突破;此外,成功中标三亚离岛免税店项目,使免税经营业务迎来大发展的机遇。

(四)把党的领导和建设全面加强。我们在抗疫斗争中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始终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坚定政治引领,建立“第一议题”制度,集团先后召开40余次党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指示,保证党的理论武装坚实有力。发挥组织作用,集团党委超前谋划、周密部署,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勇当先锋,1258个党组织闻令而动,300多场战前宣誓、9000多封请战书、172个党员干部突击队、2万多名党员370多万元捐款,50余名一线医护人员火线入党,在抗疫大战大考中充分彰显了组织力。强化“三基”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党的建设质量持续提升,不断压实党建责任,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始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药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弘扬新时代国药集团抗疫精神,全力以赴实施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国药集团“十四五”时期“四梁八柱、百强万亿”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和全生态圈的总体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防疫情、抓改革、促发展、调结构、防风险,坚定不移地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努力打造卓越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作者系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敬桢)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