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来了!你的思路还没变?
第十五届国资微沙龙聚焦“当新媒体遇到人工智能”
第十五届国资微沙龙聚焦“当新媒体遇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来了!你的思路还没变?
第十五届国资微沙龙聚焦“当新媒体遇到人工智能”
第十五届国资微沙龙聚焦“当新媒体遇到人工智能”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7-05-22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媒体提供了新型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
5月19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十五期“国资微沙龙”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以“当新媒体遇上人工智能”为题,旨在搭建意见对话、资源对接的平台。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蓁蓁,紫光阁杂志社社长闪伟强,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宣传工作部主任吕大鹏等嘉宾,以及11家政府机构、38家企业代表及社会各界机构代表齐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在新媒体运营中的应用与价值,推动政府和企业实现互联互通、整合资源、聚合服务、融合发展。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蓁蓁说,人工智能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规划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他认为,人的部分功能被机器所替代,并非始于今天的人工智能,而是一直伴随人类的进步过程,从自行车、汽车到飞机,从算盘、计算器到电脑,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现阶段,人工智能多数情况下仍是“人工>智能”,也就是投入大量人力,去堆砌一个智能化的应用。因此,在实际应用方面,人工智能被赋予的功能越具体、越垂直,发挥的作用就越明显。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在致辞中表示,媒体行业是受智能化浪潮冲击最早的领域之一,当媒体遇上人工智能,就能爆发出一场颠覆性的革命,而人工智能在此过程中担当的角色正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并会从配角变为主角,成为信息生产的主体。未来,人类和机器都将是新媒体的核心成员。希望这场沙龙,能够成为我们探索的起点。
智能采编:人工智能与内容编辑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健在活动上发表了题为《解说中央厨房》的主题演讲,从空间平台、业务平台和技术平台三个维度整体解说中央厨房。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在用户对内容需求越来越大、平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对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将带来什么影响?针对这个话题,一点资讯副总裁吴晨光提出了“决定媒体生死的四个因素”,即内容获取、内容审核、内容分发与用户互动,围绕用户生活环境、手机环境、APP内阅读行为、个人信息等因素,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从智能采编的角度全面剖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建设。
智能互动:人工智能与新闻报道
“你好,我是小融,初次见面,请多关照。”这不是一句普通的问候,而是出自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之“口”。机器人“小融”是人民日报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改革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尝试。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专刊编辑室主编赵婀娜用“爱恨交织”四个字形容她接触到的人工智能,并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例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新媒体领域的应用情况,畅谈人工智能的未来。随后,人民日报总编室编辑智春丽对机器人“小融”的功能和开发过程做了介绍。
智能分析:大数据与云计算
“小融”是怎么运用到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媒体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在活动上,腾讯云媒体行业方案构架师于江从技术层面对智能分析云计算技术进行了讲解。随后,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主任关玉霞以“从‘国策说’到‘中央厨房’”为主题,从作品维度出发解读大数据,以及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融媒体工作室是如何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互助力下,生产出优质内容和先进技术相结合的融媒体新闻产品,完成内容的生产、输出与交互。
创新与应用:人工智能应该怎么玩
众所周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已不再停留在畅想阶段,如今它们正成为产业新风口,掀起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如何将人工智能这样的新型技术运用到新媒体领域?在随后的互动沙龙环节,在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助理、《国资报告》副总编闫永主持下,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宣传工作部主任吕大鹏,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智能客服项目负责人胡珉,新智元创始人杨静,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主任杨海霞,围绕“创新与应用:人工智能应该怎么玩”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国内外媒体在发展中如何适应未来的技术变革。期间现场嘉宾还与中国石化推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油迪”进行人机对话,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结束后,与会人员还共同参观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厅,并与机器人“小融”进行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