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概况  >  委内直属机构  >  新闻中心  >  中心发布 > 正文
中国智造加速奔跑
——中央企业贯彻落实“三个转变”实践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2-05-12

中国首制大型邮轮实现全船贯通,“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正式投产,中老铁路开通运营,“雪域先锋号”盾构机成功下线。在第六个“中国品牌日”,中国智造品牌论坛暨中央企业装备制造创新成就云展览拉开序幕,一批“国之重器”惊艳亮相。

自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八年来,中央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重大成果,彰显了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品牌魅力。

郝鹏、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中央企业装备制造创新成就云展览序厅

稳链补链强链,“跑”出领先速度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2021年5月参观首届中央企业高端装备制造创新成就展时强调,中央企业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努力打造装备制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本届中国智造品牌论坛暨中央企业装备制造创新成就云展览启动仪式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谭作钧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强弱项。2021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9045.9亿元,同比增长16.1%。同年,中央企业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同类奖项总数的49%,为历年最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直流输电关键设备、关键技术方面我们长期依赖进口,今天终于用上了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特高压柔直穿墙套管!”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柳州局副总经理郝志杰骄傲地说。

一段21米的穿墙套管,却是1452公里西电东送大动脉的“喉管”之一。作为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中关键设备,柔性直流穿墙套管是直流电流进出阀厅的唯一通道。经过14个月的连续攻关,2021年6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800千伏柔直穿墙套管成功投运、稳定运行,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技术突破,提升了西电东送主网架自主可控水平。

郝鹏、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首支国产±800千伏柔直穿墙套管安装现场

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高能离子注入机实现离子注入机全谱系产品国产化,工艺段覆盖至28nm;国机集团7MW风电主轴轴承打破大功率主轴轴承的进口依赖,破除了风电产业关键件安全供应隐患;最高轧制速度112米每秒,试车速度达到140米每秒,中冶京诚瑞信高线精轧机以世界先进水平摆脱了对国外公司的依赖……自主创新,突破瓶颈,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正在跑出领先速度。

数智化“金钥匙”解开生产力密码

“让地下数千米深的钻头‘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4月20日,我国首条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在广东佛山建成投产。

这是中国海油建设高端油气勘探装备“智造链”的核心内容之一,能够大幅降低油气田开发成本、高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代表着当今世界钻井、测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璇玑”系统技术带头人尚捷说。

郝鹏、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璇玑”系统完成作业任务,从井下提升返回地面

中央企业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释放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力。

中国移动参与创新研发的5G盾构地铁项目为巨大的“穿山甲”插上5G“翅膀”。面对复杂多变的地下作业环境,5G微基站让盾构机实现了对设备运行、施工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数据稳定传输;机身传感器借由5G应用,数据传输故障率降低99.99%,实现秒级精度参数控制;5G+UWB、人员行为分析技术,则可以对施工人员、物料、车辆高精准定位,提高驾驶员安全作业保障。

2021年7月,东方电气集团定子冲片“无人车间”建成投产。融入5G、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车间所有工作都由自动化设备完成,实现了生产可视化、数据化管理。车间稳定运行后,发电机定子冲片人均产出提升620%,能源利用率提高56.6%,劳动强度降低90%以上。

东方电气集团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已建成多个数字化车间。据介绍,其自主研制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发电机核心部件定子线棒、转子线圈、定子冲片均应用了数字化车间进行生产制造,在研发设计、制造加工、安装偏差控制上均做到了极致,引领世界巨型水电进入“零配重”和“摆度个位数”时代。

郝鹏、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发电装备行业首个定子冲片“无人车间”正式建成投产

牵住“牛鼻子”,机制创新注入源源活水

中央企业智能制造捷报频传,有何内生动力?

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中国石油启动世界一流研究院工程和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分别在上海、深圳和迪拜设立三个实行新体制新机制的新型研究院,加快推进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

以协同创新促进各类主体深度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获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标杆级(AA级)评价的中建科技集团构建“产学研用”联盟,组建国内首个装配式领域“院士专家工作站”,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深化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打造4个行业领先的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了装配式建筑领域多项关键技术的新创造。

“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军令状”……以多元举措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涵养实现中国智造的澎湃动能。中国华电研究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工程”,让领军人才担纲挂帅,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及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中国华电旗下华电科工打造了一支由46名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科研人员组成的关键技术攻关团队。“公司这么重视我们科研人员,一定要抓紧研究、加快推进手头项目落地!”华电科工一名“85后”科研人喜闻自己获评企业资深高级科技专家,激动地说。

筑牢质量“硬实力”,擦亮品牌“金名片”

4月18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第四台、海外第二台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K3机组通过临时验收,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两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中核集团已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核电项目合作意向,华龙一号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金名片”。

从中国高端制造打破技术壁垒、大国重器集中涌现,到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高技术高质量的中国创造正在走向全球。

十余年的耕耘探索让中国在掘进机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4月6日,中铁装备制造的土压平衡盾构机通过验收,将应用于葡萄牙里斯本排水隧道项目,中国盾构机首次走入葡萄牙。中铁装备产品现已出口韩国、奥地利、卡塔尔等30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

锻造中国品牌魅力,中央企业正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量身定制的中国方案。“每个项目的技术团队,都会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列车运行环境和历史文化,为出口动车组制订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中车四方“澜沧号”动车组项目副主任王冰松说。

郝鹏、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中国中铁装备制造的土压平衡盾构机通过葡萄牙客户验收

中国中车出口老挝的“澜沧号”动车组,车体采用老挝国旗三色涂装,内饰图案融入老挝国花和当地织锦元素;出口斯里兰卡高山茶园火车线的动车组车厢玻璃窗均为可推拉式,游客可尽情观赏窗外美景;深受非洲市场欢迎的“油-电混合”列车则有强劲的牵引动力,能抵御风沙侵袭,适应高温差、稀薄空气、强紫外线等特殊环境。

郝鹏、国资、央企、国资委、书记、主任、国企、企业改革

中国中车出口老挝“澜沧号”动车组发车

如今,中国中车产品已应用于10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撰文:牛艺霖)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