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概况  >  委内直属机构  >  新闻中心  >  中心发布 > 正文
央企楷模之一朱坤:二十年沉潜造就反舰导弹自主研制领路人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9-11-20

朱坤,男,196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共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副主任,国家某重点型号装备总设计师。

“三院曾在1988年和2008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当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时,大家心情都非常激动,团队中的30多个人都去了现场,大家非常踊跃。”谈起获奖,朱坤难掩兴奋,浓浓的湖南乡音热情而有力。但让他感到兴奋的不仅仅是获奖,而是这个型号研制成功真正蕴含的意义——我国终于在反舰导弹的研制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项目方案论证之初,他就遭遇了坎坷。由于指标太高,水平太先进,复杂程度太高,朱坤提出的方案在一开始就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终于凭着扎扎实实的工作,精确的计算,实实在在的数据,朱坤顶住了压力。

在朱坤的带领下,团队养成了扎扎实实的工作习惯。他们坚持不但靠计算,还要靠试验的原则,把拆分下来的上百台设备进行了逐一分解验证,虽如此,有些试验还是遭遇了多次失败。幸运的是,遇到了那么多挫折,各级领导对朱坤仍然十分支持,没有因为失败去批评指责,也没有叫停试验。之后,在反复进行的数十次发射试验中,他们次次成功。

有“闯劲儿”是朱坤团队的特点。

当时才30多岁的朱坤,带领着一帮20多岁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谁也没想过失败了会怎么办。大家只是埋头于分析数据,找问题、找原因,改进、再改进。能够保持这样的信心,拥有持续的“闯劲儿”除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外,与队里老同志的信任和支持也分不开。虽然队伍里年轻人比较多,但通过邀请或返聘的方式,一些老同志也加入了进来,由此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不用墨守成规,不必迷信权威,可以质疑、吵架,但要用技术、事实说话,便成为这支团队的风格。在这样的团队里必定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有一次,以往型号上长期应用的零部件需要改进,因为难度较大,老同志承担了方案制定的任务。当根据方案进行的第一次试验完成后,针对零部件的性能提高了30%这个结果,老同志和年轻同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老同志坚持在原方案上进行改进,但年轻同志却坚持重新做方案,找一个新的解决办法。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朱坤做了决定:用试验说话。结果,老同志经过改进的方案,使零部件性能提高到了70%,而年轻同志用新的技术路线一下子将性能提高了140%,最终年轻人的新方案被采用,并被其他型号选用。

谈起这支团队,朱坤很自豪,他说:“既有老同志带,又有中年人把关,又有年轻人出主意。大家一块讨论,不分年龄大小,也不分职务高低,充分讨论,谁的方法好就用谁的,气氛特别好。我数了数,团队共培养出22位总师、副总师。后来我开玩笑说,这个钱花得值,既按经费、按时间、按指标全面完成了任务,研制出了新的武器,又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虽然耗资巨大,但收获更大。”朱坤说:“项目中取得的突破,不全是我们团队的功劳,是共同携手努力的结果。实际上这更符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设计武器就是设计未来战争’的思想。关于我们的合作,就是‘军地携手,设计武器就是设计未来战争’。”

曾国藩的那句名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更是被朱坤推崇备至。

朱坤说,湖南人之所以有“霸得了蛮”的性格印记,条件艰苦是一个原因。但朱坤理解的“霸得了蛮”除了“坚持”还有另一层含义,它是对明明能实现却实现不了的目标的坚持。“不是蛮干,是有科学依据的。”他笑着解释。“需要实现的目标,或者答应别人的事,我认为能实现的,即使失败很多次,咬着牙也会坚持下来。因为前提条件是,我们经过了周密的理论分析、讨论,认为原理上是通的,是能实现的。具体为什么实现不了,可能是因为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困难只是过渡阶段,只要内心不动摇,问题最终都能解决。”朱坤说。

全方位地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朱坤总结的另一个经验。钱学森老先生大力提倡的系统工程思想,朱坤一直在践行。他觉得:“解决问题不是在某一个侧面或者某一步上孤注一掷,一个环节再精,也抵抗不了一个短板造成的破坏力,就像水桶一样,装水多少,取决于那个短板有多高。用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反而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

除大项目的锻炼外,朱坤的经验和自信,也更多地来源于他少有的工作经历。朱坤是少有的几个先干型号再干预研的人之一。他会把大量的工作经验带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中去。“霸得了蛮”的朱坤,在天马行空与脚踏实地之间找到平衡的同时,也找到了那份难得的乐趣。凭借“霸得了蛮”的劲头,朱坤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他带领团队解决了100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300多项发明专利,跨越式提升了我国反舰导弹水平……卓越的成就也让他得到了自己都不敢接受的评价——一代“宗师”。

“你是一代宗师啊!”这是型号取得进展时,一位上级首长听完汇报后对朱坤的夸赞。当时朱坤吓了一跳,不知该怎么接话,因为对于只有30多岁的他来说,这个提法太高了。

提及此事时,朱坤笑了,他说:“这是首长在吃惊情况下的一句赞叹,从能力上我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称呼的要求。航天四老(任新民、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包括我们的老领导,他们真的是白手起家,创立了专业,组建了团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才是真正站得高、看得远的大家。我们这批人还远远达不到他们的高度。”

朱坤很幸运,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时,在老前辈们的带领下,他们闯过了那段青黄不接的岁月。压力下出成绩,凭借团队的一股拼劲,正是在这样的时期,鹰击八号反舰导弹研制成功。我国也由此走上了反舰导弹的自主研制之路。

但困难并未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末,朱坤所在团队迎来了最艰难的时刻,因为团队手里的项目也开始青黄不接了。面对外界的高薪诱惑,有不少人离开了。朱坤也有过离开的想法,但他舍不得,因为是兴趣爱好让他选择了这个行业。

因为兴趣,硕士毕业来到航天科工三院的朱坤一直没离开。朱坤常说:“我们是站在前人肩膀上,但是肯定不能跟前人的肩膀一样平。”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反舰导弹已经向射程更远、作战水平更高的方向发展,这对朱坤团队是一种促进,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防御武器只能守住我们的家,惩罚不了侵略者,必须有竞争性武器,才能给侵略者以足够的教训。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通过创新超越前人,瞄着更强、更远、更准、更狠的目标发展竞争性武器,已成为朱坤这代航天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责任编辑:李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