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概况  >  委内直属机构  >  新闻中心  >  中心发布 > 正文
【走进新国企•长江大保护】中国节能:共抓大保护 同护一江水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9-05-23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诗中的长江,壮阔浩渺,奔涌向前。一路奔腾的长江水,自西向东,不舍昼夜。

5月13日至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走进新国企 长江大保护”活动,组织媒体记者沿江而行,近距离感受中国节能在长江大保护上的“生动实践”。

从贵阳到成都再到湖州,沿着母亲河流淌的方向,媒体采访团走进热泵供暖小区、探访垃圾焚烧电厂、了解砂洗城污水处理、调研农(渔)光互补项目……实地感受中国节能在长江大保护上的积极作为。

技术创新 探索长江流域分布式供暖新模式

“贵阳的冬天特别阴冷潮湿,每到冬天,在室内穿着厚厚的棉服还冷飕飕的,每天早晨起床都很困难,太冷了。我家自从用上地暖后,冬天室内恒温控制在20至22度,温暖如春,幸福感大大提升了。”5月14日,贵阳未来方舟业主李永红对记者说。

未来方舟项目地处贵阳市母亲河——南明河下游流域,中国节能创新分布式供能理念,将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技术相结合,从河水、污水、空气等低品位能源中提取能量,为建筑供能。

李永红所说的“地暖”,其实是中国节能因地制宜,用绿色能源助力民生的一个探索实践。

近年来,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冬季供暖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一方面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妥善解决南方人民供暖需求,一方面要严控建筑能耗增量,不能重走北方化石能源集中供暖带来重度污染的老路,中节能(贵州)建筑能源有限公司的创新性探索值得借鉴。

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坐落着一座建筑面积720万平米的大型社区——中天·未来方舟项目。自2015年11月起,这里的业主已经连续度过了4个温暖的冬季,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绿色供暖社区,中天·未来方舟项目为所有业主提供了一份“看不见”的温暖呵护。

 

“走进新国企•长江大保护”媒体采访团在中国节能贵阳未来方舟项目一号能源站。

未来方舟项目地处贵阳市母亲河——南明河下游流域,依托这一优势,中国节能创新分布式供能理念,采用多能互补思维,将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技术相结合,从河水、污水、空气等低品位能源中提取能量,并加以统筹利用,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中天·未来方舟可再生能源集中供能项目是住建部批准的全国首批8个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项目可实现年节约标煤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4000吨、减排混合颗粒物6000吨。

“算下来,整个供暖期,地暖和电暖炉取暖的费用差不多,相较电暖炉的干燥,地暖的温控系统和技术运用,让室内体感、舒适度大大提升。”李永红说。

中节能(贵州)建筑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介绍,中天·未来方舟项目是中国节能集团西南地区首个大型的纯市场化运作项目,项目的成功运营为建筑节能公司创新业务模式、打开南方供能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实际推动了南方供暖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接下来,中国节能将复制‘贵阳模式’,携手长江经济带126个城市,不断挖掘绿色能源潜力,充分利用长江热源,为南方供暖带来变革,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强说。

变废为宝 垃圾焚烧发电厂综合经济效益凸显

提起垃圾焚烧发电,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恶臭扑鼻、浓烟滚滚、脏乱差的景象。但在距离成都市区50余公里的青白江区,有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风景优美的成都祥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区。

走进这里,人们眼前一亮:绿树成荫、湖水清澈,蓝天白云下,几窝小兔子在草丛中悠闲地吃草,远处高耸的烟囱成为美丽风光中的背景……行走其中,整个厂区内无任何异味,如花园一般静谧优美。

这里是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中国节能投资建设的最具代表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作为成都市第三座大型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它承担着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区、新都区和青白江区等生活垃圾的处理,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每年可处理65万吨,可供电1.9亿度/年,节约标煤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94万吨,为成都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和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其他垃圾发电厂不同,成都祥福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国内少有的厂办一体式设计,即综合办公楼和垃圾焚烧主厂房在同一栋楼,员工宿舍也距离主厂房不足200米,让“自己人”工作居住在厂区,充分体现了中国节能在安全生产和达标排放领域的“技术自信”。

成都中节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志刚说,成都祥福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往复式机械焚烧炉排和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和设备,是国内率先采用烟气排放指标按《欧盟污染物控制标准(2000/EU/76)》标准设计建设的政府特许经营项目。对于民众最为关心的二噁英问题,为确保对其有效控制,焚烧过程采用“3T+E”原则。项目自建成运营以来,二噁英的检测指标可达到欧盟2010标准。与此同时,烟气排放数据与当地环保局监控中心联网,处于全天候在线监管之中。项目渗滤液处理采用“除渣预处理+厌氧UBF+外置式MBR+纳滤”工艺,可达到污水一级排放标准。

 

成都祥福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利用垃圾焚烧蒸汽洗涤布草,洗涤厂日均洗涤量8000套。

项目产生的沼气可进行发电,炉渣作建筑材料原料,飞灰无害化处理后运送至专业填埋场填埋,真正做到污染物零排放,实现资源的全利用。项目还利用垃圾焚烧蒸汽洗涤布草,洗涤厂日均洗涤量8000套,有效减少小锅炉的污染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洗涤厂80%的工人来自周边村庄,带动了当地人口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成都项目只是中国节能近百个固废处理项目的缩影。

“作为公司重要业务板块之一,中国节能的固废处理项目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固废处理总能力约9万吨/日。其中,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就拥有19个固废处理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1.7万吨,投资规模近百亿元。”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兰说。

联动发展 田园综合体让传统光伏电站重新赋能

在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召下,中国节能在长江流域多个省市积极探索农、光、渔、副互补的田园综合体模式,确保在以农为本的前提下,促进光伏产业和农副产业深度融合,其中中节能(长兴)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渔、农、光一体化农创小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国节能太阳能长兴公司渔光和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雁陶村,总面积1.265平方千米的光伏发电项目蔚为壮观。这里是建设总规模70兆瓦的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中节能复旦长兴光伏智慧农业综合示范项目。

湖州市长兴县位于太湖西南岸,历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太湖水产更是蜚声海内外。为此,中国节能在长兴光伏项目策划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光伏示范项目理念,将高附加值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联动充分融合,并且第一次在光伏项目中提出了“弱光伏化”的概念,通过地方政府共同招商引入当地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和种植企业参与运营,将普通光伏电站开发与渔业、农业、休闲旅游业相结合,旨在打造渔、农、光一体化的农创小镇模式,将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商、政府、农民捆绑成为共同利益结合体,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做到了对传统光伏电站的重新赋能。

作为光伏智慧农业综合示范项目的核心,项目整体装机容量70兆瓦,每年生产清洁电能75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3.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250吨,二氧化碳7.2万吨,烟尘287.1吨。

中国节能太阳能长兴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东说:“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长兴项目注重与当地实际结合,突出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项目一期50兆瓦渔光互补部分将原有坑塘水面整合成标准鱼塘,实现了上部光伏发电和下部渔业养殖的结合;二期20兆瓦农光互补部分整体由24栋光伏联动大棚和一栋观光棚组成,全部采用现代化科技连栋大棚的建设模式。”

项目建成两年多来,已经形成小龙虾养殖合作社模式,由基地向周边农户供苗再进行高价回收销售,实现年产近50万斤,解决了养销矛盾,亩均产值达12500元以上;光伏大棚内主要种植铁皮石斛,计划年产20万斤,整体实现亩产值8万元以上。

此外,项目建成后为乡镇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和返乡农民创业场地问题,项目农地亩产从不到1000元提升至平均不低于3.5万元,成功探索出一套光伏与农业协同发展的“农创小镇模式”。

特色党建 助力节能环保小微企业跨越式发展

浙江省湖州市,北滨太湖、因湖得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是在这里提出。近十年来,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围绕成为实践“两山”理论的样板地、模范生和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先后出台了多项绿色智造的扶持政策,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和谐发展。

中节能(湖州)节能环保产业园的建设正是中国节能积极践行“两山论”的重要实践之一。园区自建设之初,就举环保旗、打太湖牌、走产城路,以优质的品质、优越的服务积极引进优质的科技型企业。截止目前,园区已成功引入企业30多家,节能环保、机械装备、工业科技等环保产业占比80%以上,初步形成了以节能环保、高端精密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平台和绿色示范园区。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发挥园区党员作用,如何将小微企业党员团结起来,更好地促进园区各企业跨越式发展,这些问题始终牵动着中国节能领导的心。

“由于工作原因,我从上海辞职来到湖州发展,我的党组织关系也随之中断了。通过招聘,来到中节能产业园区的一家企业工作后,很快就得知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面向园区所有企业的党员设有党支部,我的党组织关系终于有了着落,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中节能产业园区党员代表李女士激动地说。

近年来,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以旗下27个开发运营的产业园区为阵地,突出“孵化”功能,注重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园区党建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园区党组织成为了地方党委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得力助手、产业园区党建工作的“孵化中心”、入园企业党员的“娘家”、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实现了地方政府、入园企业、产业园区互利共赢。

综合治理 构建区域水务一体化格局

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水是避不开的话题。

长江流域水务环境复杂多样,这就更需要综合治理服务能力。中国节能在湖州的布局,充分体现出其在水务市场的综合实力。

在这座20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中国节能先后建设和运营两座污水处理厂和一个原水供应项目。其中湖州吴兴东部新城污水处理厂主要用于处理生活居民污水,日处理能力10万吨;砂洗城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主要用于处理印染企业工业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吨。同时,中国节能还拥有一座设计库容 9966万立方米、日供水规模20万吨的原水项目——湖州市老虎潭水库工程及引水工程,其中引水工程管道全长约40公里,水库工程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自2008年蓄水试运行以来,共拦蓄上游来水9.15亿立方米,开启泄洪闸、放水闸泄洪放水34次,累计下泄流量3.17亿立方米。

在湖州的布局只是中国节能水务产业在长江流域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节能已在湘潭、蚌埠、襄阳等地实现供(水)排(水)一体化、(水)厂(管)网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以地区核心水务企业为平台,辐射周边,构建区域水务一体化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长江大保护的征程中,中国节能携手各方资源,干实事勇创新,实现经营模式和社会效益的多方共赢,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践行着“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愿景。(国务院国资委网站 王莉)

【责任编辑:王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