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概况  >  委内厅局  >  宣传局  >  厅局发布 > 正文
孜孜以求践行雷锋精神 殷殷爱心奉献山区教育——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一研究所杨玉仙

文章来源:宣传工作局  发布时间:2012-03-20

  雷锋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有一位老人,她叫杨玉仙,几十年来坚持践行雷锋精神,她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火,把一颗殷殷爱心奉献着山区的教育事业。

  这个充满爱心的老人杨玉仙,女,汉族,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一研究所退休职工,1934年7月1日出生于四川温江,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数十载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为实践“一定要为人民做些什么”的诺言,情系山区,心系教育,把关注下一代健康成长作为践行雷锋精神的具体行动,先后17次南下四川、9次北上内蒙,捐资80余万元,建起了2所希望小学、10个兵工图书室,累计捐献图书3万余册。她的善举为数以万计贫困老区的孩子托起了明天的希望,从此走进了宽敞明亮的学堂。

  大爱无言终不悔,花开有声心自香。杨玉仙同志播洒的爱的火种,燃烧着自己,温暖着社会,树立了一座优秀共产党员的不朽丰碑。这个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因工作出色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荣获中华慈善奖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称号。

  为了却50年心愿倾囊捐助希望工程

  1949年12月,杨玉仙在四川广汉参军入伍,参加解放原西康省雅安的清匪反霸斗争。当时流串于雅安的国民党残余和土匪恶霸勾结作乱,凶残猖獗,杨玉仙的许多战友牺牲于清匪斗争。面对土匪的残暴,当地的贫苦乡亲冒死为解放军做向导、掩护战士,他们的淳朴与善良深深地烙印在杨玉仙心里,那时的她就埋下一个心愿:将来一定要回报乡亲,告慰牺牲的战友。

  2000年,雅安解放50周年之际,杨玉仙夫妇决定将全部的积蓄20万元捐献出来,在雅安捐建一所希望小学。是年10月,一座总建筑面积1743平方米的四层教学楼,在留有他们青春脚步和如歌梦想的热土上——四川雅安芦山县龙门乡落成。当地政府取陈荣超、杨玉仙夫妇姓氏谐音,将学校命名为“晨阳”希望学校,以纪念他们为学校建设倾注的心血。在隆重的落成庆典上,奔走相告的老区人民交口称赞,感动的师生泪流满面。看着当地群众脸上洋溢着过节一般的喜悦神情、看着孩子们异常兴奋的张张笑脸,杨玉仙流下了激动的泪花,50年来牵挂她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作为工薪阶层,在四川省捐建希望小学杨玉仙是第一人,她的事迹不胫而走,在京、川两地被广为传诵,《四川日报》、《北京日报》、《解放军报》、《紫光阁》、《中国兵工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回报使杨玉仙夫妇感受到了晚年生活的无穷快乐,更看到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希望。2005年又一个金秋收获的季节,第二所“晨阳”希望学校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落成,杨玉仙夫妇5年来积攒的20万元退休金再次倾囊捐出,以“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真实写照,在孩子们心目中又树立了一座希望的丰碑。

  前后两笔40万元捐款是杨玉仙夫妇积攒的全部积蓄,为了贫困地区的孩子,她毫不犹豫倾囊相助。而几十年来,在物质生活上她却几近苛刻地对待自己,杨玉仙的老同事回忆,几十年她几乎都没购置过新衣服,常年穿着是过去的旧军装和劳动布工作服,直到现在家中都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在捐建第一所学校时,儿子因病下岗,孙子正在上学,全靠儿媳不高的收入生活。面对这些困难,她没有动摇决心,凭着“给子孙不留遗产留精神”的信念坚持着捐资义举,这让她身边很多人从开始疑惑不解,转而感动感叹,直至心悦诚服钦佩不已。

  倾注心力奔波不止助学育人

  两所希望小学建成后,杨玉仙并未就此止步。除了经常电话、书信了解学校建设和孩子们学习以外,她和老伴不顾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也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不堪颠簸,先后26次去四川雅安和内蒙乌兰浩特看望学校师生,还继续捐资为学校添置教学设备。为了让孩子尽快学到电脑知识,在她奔走求助下,微软公司助学项目向四川“晨阳”希望学校捐建了一个拥有32台电脑的电教室。又一次,她偶然看到报纸上有一则电脑城向希望工程捐献电脑的消息,她便多次到电脑城联系,向他们介绍“晨阳”希望学校的困难和请求,电脑城被她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不多日,电脑城把20台电脑送到了内蒙古“晨阳”希望学校,为学校捐建了一座电教室,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条件。

  为了让贫困地区希望学校的孩子有更多的课外书读,杨玉仙除了为两所“晨阳”希望学校捐书外,还为当地其他学校捐建图书室。在建军80周年前夕,杨玉仙夫妇还亲自前往当年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宝兴,在那里的中坝小学捐建了“晨阳”爱心书屋。“5•12”汶川大地震时,他们正在雅安一所小学与校方商谈捐建图书室事宜。当他们得知震后的孩子更需要关爱时,夫妇俩一刻没有犹豫,很快在震后为学校师生建成了希望图书馆。2009年她再次南下四川,奔走于什邡马林小学、雅安各山草堤小学等,捐资采购了8000多册图书在那里建起了爱心图书室。截至目前,杨玉仙已捐建了10个图书室,累计捐献图书3万多册。

  杨玉仙就是这样总把贫困地区的孩子记挂心头,用一颗执着的心,付诸行动,履行诺言。在第二所“晨阳”希望学校建成后,她还捐资5万元建立了师生奖励基金,资助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上学。在通往希望学校的路上,她往返奔波都是坐火车硬座,自带干粮方便面,舍不得到饭店吃一顿饭。她所到学校从不让学校接送,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一个革命老人就是这样,用朴实和坚毅、用执着和大爱在托起一个个希望和未来。

  呕心沥血浇灌出老区教育丰硕果实

  在杨玉仙的倾心关注下,两所“晨阳”希望学校发展迅速,四川雅安“晨阳”希望学校已由原来的15个班发展到30个,由原来的600名学生扩展到1300名。学校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大幅提升,2005年中考成绩居同类校第一名,学校也一举成为全县一流的示范校。该校学生在参加全国英语、省级数学、物理竞赛中,先后有9名获奖。2008年,从该校升入高中的一个毕业生又考上了航空学院,是该地区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

  内蒙古“晨阳”希望学校也发展良好,学生由原来的200多名增加到400多名,升学率位居当地蒙语学校的一类校,综合成绩名列兴安盟前三名,一名特长生曾在全国书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该校先后被评为当地“民族教育创优工程先进学校”、“地区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

  两所“晨阳”希望学校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让杨玉仙倍感欣慰和幸福。她说“我们虽然退休了,但还要为贫困区孩子们的明天全身心投入,多干实事、干好事、干到底,直到干不动为止”。杨玉仙不光说到更是做到,77岁高龄的她依然不停地奔走在希望小学的路上,播撒着希望,播撒着快乐与幸福。就如同萧伯纳说的那样,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拿着的火炬,有的人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杨玉仙凭着孜孜以求的殷殷爱心,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她全身心力量,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她以热血和忠诚履行着入党誓词,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