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概况  >  委内厅局  >  党建局  >  厅局发布 > 正文
兵器工业集团第201所退休职工杨玉仙先进事迹材料

文章来源:国资委党建工作局  发布时间:2009-12-22

  年逾七十又五,有着五十三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名普通退休干部杨玉仙,在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二○一所试制工厂所属的阀门厂支部书记、副厂长工作岗位上退休后,她不忘共产党员本色,始终坚守着“为党多做点事”的朴素而崇高的信念,将与丈夫一辈子的积蓄,无私地捐献给四川、内蒙古老少边贫地区,并以羸弱身躯奔波于资助贫困地区“希望工程”的教育事业中,用不懈追求诠释了新时期一名普通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定誓言和崇高信念,用实际行动传承着一名普通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

  晚年还宿愿  倾资助“晨阳”

  杨玉仙1949年12月在四川广汉参军入伍,随即投入了解放原西康省雅安与清匪反霸斗争。当时流串到雅安的国民党残余和土匪恶霸勾结作乱,十分猖獗。她所在的185师有一个营,除3名幸存者外,都牺牲在清匪反霸的战斗中,面对土匪的凶残,在红军长征时期经过的老区贫苦乡亲们,依然尽心竭力为解放军作向导,不惜用生命掩护战士。她深深地为雅安平民百姓的纯朴、真诚和牺牲精神所打动,也深刻地领悟到党领导的革命和解放事业的艰巨而崇高,她暗暗埋下了一个心愿:将来一定要为党多做点事,一定要为那里的群众多尽点力,以回报老区人民,告慰牺牲的战友。

  2000年,恰逢雅安解放50周年,退休后的杨玉仙同丈夫商议,将50年来的全部积蓄20万元捐给希望工程,为当地兴教脱贫尽点微薄之力,实现自己50年来的宿愿。杨玉仙夫妇的捐赠加上政府的配额30万元,利用义工的形式,于2000年10月在四川雅安芦山县龙门乡建起一座1746㎡的四层教学楼。当地政府为纪念他们夫妇俩倾注的心血,用其姓氏谐音,将学校命名为“晨阳希望学校”。在欢庆落成典礼会上,老区人民交口称快,全校师生泪流满面,杨玉仙夫妇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在当时的四川,一对工薪阶层靠工资收入捐款20万元修建希望学校还是第一例,在全国也是少有的。杨玉仙夫妇的事迹在《四川日报》、《北京日报》、《解放军报》、《紫光阁》杂志、《兵工报》和《希望之旅》专题电视节目等新闻媒体得到广泛宣传,引起了强烈反响,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捐建第一所希望学校之后,杨玉仙夫妇为晚年生活中还能够为党、为老区人民做点事而感动特别欣慰,他们觉得生活有了新的希望、有了更大的意义。夫妇二人考虑要继续为贫困地区多做一些贡献。他们又利用五年时间,将再次积攒的20万元捐给了内蒙古乌兰浩特义勒力特镇,于2005年建起了第二所“晨阳希望学校”,为贫困地区孩子们树起了又一座希望的丰碑。

  两笔捐款40万元是杨玉仙夫妇55年苦苦积攒的所有财富,这对于一个仅以工薪收入为全部经济来源的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几十年来,他们勤俭朴素,从不追求浮华享受。在二○一所工作的30多年里,杨玉仙几乎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常年穿着多是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工作服和旧军裤,直到现在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柜子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单位价拨的。杨玉仙的工资开始只有六十多元,后来相当长时间只有几百元,到今天退休金也才一千多元。然而就在筹措第一笔捐款时,儿子因病下岗需要花钱治疗,年幼的孙子上学也要花费,儿媳的工资也很低,碰巧这时老伴又突发心肌梗塞,报了病危。在重重困难面前,并没有动摇夫妇二人捐资助学、为党做事的信念,他们相信,崇高的信念和无私的品德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宝贵财富。正如他们所说:“不留遗产,只留精神!”。

  心系“希望”事  孜孜献古稀

  杨玉仙夫妇将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当作自己履行誓言、为党做事的一份应尽义务。八年多来,他们始终关心着两所“晨阳希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经常通过电话、书信了解学校教学和师生生活等情况,并不顾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年老体弱,先后14次去四川雅安、7次去内蒙古乌兰浩特,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商办学育人事宜,为改善教学条件忙碌奔波。为了孩子们掌握电脑基础知识,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怀推荐下,联合微软公司的助学项目,向四川晨阳希望学校捐建一个拥有32台电脑的电教室。一次,在报上看到一则关于“中关村电脑维修城准备为希望工程捐助电教设备”的短消息,杨玉仙立即前往联系,几次下来没有结果,她却不厌其烦奔波诉求,终于得到总经理的理解与支持,并很快为内蒙古晨阳希望学校捐建一个拥有20台电脑的电教室。她所在的二○一所也捐赠了5台电脑,使得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享受到城市孩子接受电脑教学的同等待遇。

  为了培育孩子读书的习惯,两位老人提出想为两所希望学校捐建图书室的愿望,这一想法得到了夫妇俩所在单位二○一所和军休十三所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很快分别为两所学校捐建了图书室。在建军80周年之际,他们奔赴在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一夹金山脚下的宝兴,为他们参军后随部队解放的第一个老区,在中坝小学捐建了一个“晨阳爱心书屋”,以回报老区的父老乡亲。2008年5月12日下午,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当时夫妇俩正在雅安一所小学研究建立图书室的事情,他们和孩子们共同经历了地动山摇的大地震。之后的20多天里,他们一起抗震救灾,并在当地建成了希望图书馆。随后,他们又赶赴云南省石屏县他腊小学捐建了希望图书馆。2009年,他们又南下四川,投入到震后的重建工作,尽一点微薄之力。仅10月份就先后走访了什邡马林小学、雅安各山草堤小学,再赴石门看望在板房上课的孩子们……回到成都后,根据他们的情况,采购了8000多册适合他们的图书,分别进行了爱心小屋的建立和对图书室的捐赠。夫妇二人计划在2010年--雅安解放60周年之时,能完成在雅安七区一县分别建立一个农村学校爱心书屋,目前还差3个。2010年还准备再向重灾区什邡的1、2所学校捐建爱心书屋并赠送图书,用实际行动来庆祝党中央20年希望工程的实施。

  创建图书室的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精神视野和眼界,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荣经县荣河小学读书活动开展不到一年,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有80多位同学获得了“第十五届全国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优秀奖”;10名同学分别获得“迎奥运、促和谐”活动二、三等奖。

  杨玉仙夫妇时刻把两所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挂在心上,省吃俭用为学校办好事,后来又捐资5万元,用于建立师生奖励基金,还资助了6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孩子上学。而他们多次到学校去,坐的都是火车硬座车厢,自带干粮、方便面,却舍不得花钱到餐车吃饭,到学校一切从简,不要教育部门用车接送。他们从点点滴滴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多做点事”的纯朴誓言和坚定信念,充分展现了一名真正共产党人光辉而朴素、崇高而平凡的美德!

  爱心结硕果  善举誉美德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崇高的道德和头顶灿烂的星空。杨玉仙用崇高的信仰和无私的情怀播洒了孩子们明天的希望,用殷殷爱心浇灌出朵朵艳丽之花,并结下累累硕果。四川雅安晨阳希望学校成立以来变化很大,已由原来的15个班发展成30个班,由原先的600名学生发展到1300多名学生。学校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2004—2005年中考成绩居同类学校第一,学校也一举成为全县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学生在参加全国英语、省级数学、物理等竞赛中,有9名获奖,在文体活动中,获全县学生艺术节一等奖,运动会进入前三名,小学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008年,该校的一名学生,在高中毕业后考上航空学院,这是该地区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在二老的影响号召下,该校发展得到了各方面关注和支持:教育部与美国微软公司合作在该校建设了拥有32台电脑的电教室;北京市军休办捐赠了数码印刷机;201所捐建了兵工图书室;成都九龙集团捐建了春蕾班;还有分别来自单位和个人捐助近3万元。

  内蒙古乌兰浩特的晨阳希望学校由原来200名学生发展到400名学生,后又将周围的六所小学合并到该校,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又陆续将周边的小学并入,有了暖气,有了食堂,有了幼儿园,孩子还可以在学校住宿。在建校六周年的总结表彰会上,有70多名学生获三好学生,有40多名优秀教师获奖。该校升学率居蒙语学校的一类学校,综合成绩在兴安盟位列前三名。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6年来连续在市运动会上获团体与单项第一,在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活动比赛中,两名教师分获金奖、特等奖,3名学生获金奖,1名学生在全国书画比赛中获一等奖。该校先后荣获了“会盟民族教育创优工程先进学校”、“盟级地区教育先进学校”、“盟级优秀幼儿园”等称号。

  杨玉仙倾心助学育人的举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许。1985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多次被评为国家机关、五机部、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荣获中华慈善奖,2006年荣获“感动丰台十大先进人物”,2007年荣获“首都十大公德人物”,2008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谐军休家庭,2009年荣获201所建所50周年“杰出贡献奖”2009年,由于他们夫妇长期致力于捐资助学的善举,其丈夫陈荣超作为代表,当选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入围奖。

  杨玉仙夫妇把捐资助学育人所结下的甜蜜果实,看成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虽已年逾古稀,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但为“为党多做点事”的信念依然坚定。他们常说“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我们的共产党员本色没有退,为党做事的信念追求没有退,我们还要为党多做事,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多做事,做到底,直到做不动为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