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概况  >  委内厅局  >  科技创新局  >  厅局发布 > 正文
黄淑和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综合局  发布时间:2012-01-05

进一步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
引导中央企业有效应对挑战实现科学发展


——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黄淑和


(2011年12月28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部署2012年业绩考核工作。王勇主任对业绩考核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对会议作了重要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1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1年,中央企业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认真落实国资委关于业绩考核工作的各项部署,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继续深化考核,做出了特色,做出了亮点,各项工作又迈上了新台阶。

  (一)经济增加值考核取得新成效。

  中央企业积极推进经济增加值考核,努力探索创新,价值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价值创造导向逐步强化。中核建设集团、中国电科、中国国电、鞍钢等企业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把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作为企业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战略管理与价值管理的有效结合。兵器装备集团把经济增加值考核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实施了对经济增加值的全过程管理。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节能等企业将经济增加值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探索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华润集团以资本、资金、资产为主线,聚焦资本结构、现金管理和资产配置,关注资本回报和价值创造,初步构建了“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中航工业、神华集团积极推进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的全价值链管理,降低了各项成本费用,提高了价值链各环节的协同能力。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中化集团、招商局集团等企业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梳理价值创造的薄弱环节,逐层分解价值驱动因素,构建了经济增加值与关键业绩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

  资产优化力度明显加大。大多数中央企业不断加大存量资产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和资本运营效率。宝钢开展固定资产清查,根据单位资产的毛利贡献率,分类提出资产处置方案,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本占用规模。航天科技、中国华能、中电投集团、南航集团、国投等企业,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加快处置业务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的低效资产,坚决缩减、退出亏损的或价值提升空间受限的产品和业务,提高了资产运营质量。兵器工业集团、中智公司、中煤地质总局等企业,加大力度清理非主业三四级及以下公司,缩短管理链条,压缩管理层级,提升管控水平。一汽集团、中国五矿、建研院等企业,将应收账款和存货作为清理重点,加快回收账款,减少存货占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投资决策重视价值创造。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将价值创造作为投资并购决策的重要依据,资本成本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华能、神华集团、中粮集团等企业,坚持“不创造价值、不配置资源”的原则,对低于预期资本回报水平的投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属单位争投资、争项目的冲动。中船重工、东航集团、中国建材等企业,加强投资决策的价值回报分析,初步实现了由“用了算”到“算了用”的转变,投资回报水平逐步提高。中国三峡集团、中国化工、中材集团、中国有色集团等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把是否符合战略布局和价值创造作为海外投资并购的主要决策依据,降低了投资并购风险。中国石化、东方电气集团、国旅集团等企业,重视投资后评价工作,加强对投资项目进入运营后的经营管理,确保投资项目真正创造价值。

  资本结构不断优化。航天科技、中煤集团、恒天集团等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了整体融资成本,优化了债务结构。中国化学工程、矿冶总院、中国外运长航等企业,通过加强资金统一调度,提高整体信贷能力,降低带息负债水平,减少了财务费用。航天科工、中国铁建等企业充分发挥所属财务公司融资平台作用,保障主业发展资金需求,提高了整体资金使用效率。中国节能、中国水电集团等企业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上市,改善资本结构,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并为主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分类考核呈现新亮点。

  中央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分类考核方法,着力改善企业管理短板,业绩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更加突出行业差异特征。兵器工业集团根据不同子企业的核心使命与发展定位,积极探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定位的业绩考核模式,做到了指标个性化、目标个性化、考核个性化。中国五矿对于成熟稳定型业务,重点考核经济效益;对于黑色金属流通业务,重点考核市场份额与行业影响力;对于资源勘探等培育型业务,加大战略及管理类指标的考核权重。国投根据子公司业务板块,分类确定和动态调整各个板块的资本成本率。中国华能根据二级企业的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煤价管理、效益调电、费用控制等考核指标,调动了企业增收节支、提高效益的积极性。

  更加突出企业发展阶段。中国建筑根据集团由“施工承包商”向“建筑服务商”战略转型的特点,将传统财务考核指标转变为基本运营类、管理控制类和战略引领类指标,实现了由“财务型考核”向“战略型考核”转变。中国移动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差异,将省公司划分为五组,相应设定规模与增长率的考核权重,分类考核省公司对集团整体价值的贡献,激发了中西部地区省公司的积极性。中粮集团在实施“全产业链”战略过程中,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业务,重点考核经济增加值改善程度;对成熟业务,要求进一步巩固经济增加值成果。电信科研院依据研发阶段的不同,分别设置研发进度、商用进度、测试指标领先程度、产品市场占有率等考核指标,在确保研发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强化对研发质量和研发收益的管控。国家核电、中国商飞依据计划进度,分别设置工程设计、装备生产、工程建设、重大专项研发等节点考核指标,确保按时完成国家重大项目。

  更加突出企业管理短板。中远集团针对国际航运市场的大幅波动,设置了“内贸原油运输收入占总运输收入比例”、“促进公司运力低成本扩张”等考核指标,引导企业提高内贸运输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机械科研总院、中冶集团、中国中铁等企业,针对企业成本上升、资金周转下降的情况,加大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等方面的考核力度,引导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中国大唐加强资产负债率的考核,全年新增负债规模压缩了150亿元。哈电集团、有研总院、冶金地质总局等企业,针对资金链日益趋紧的问题,将货款回收额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促进所属企业加强货款回收工作,缓解资金压力。中国电子针对管理链条过长的问题,将结构调整、重大资本运作等纳入业绩考核,加快了二级企业重组整合和“三非”(非主业、非盈利、非可控)企业的调整。中国建筑、中国铁建针对国际化经营逐步扩大的新特点,增加了海外经营管理类指标,尽可能避免风险失控。中铁物资将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纳入考核,促进各事业部和所属公司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三)全员考核实现新突破。

  中央企业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在解决全员考核重点、难点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副职考核有所加强。诚通集团、国机集团、中国钢研、国药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企业,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完善副职考核政策,强化过程监督,适当拉开差距,严格奖惩兑现,副职的经营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中国一重、中铝公司、中储棉总公司、武汉邮科院规范了副职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主体、周期、指标及权重,进一步加大了对副职考核的力度。中航工业、中储粮总公司、华润集团、上海贝尔等企业,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多角度地对副职的经营业绩、履职能力、重点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武钢、中国煤炭科工、汽研中心等企业,按照副职的岗位分工和承担的重点工作任务,分类设置个人关键业绩指标和薪酬系数,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岗位薪金。

  职能部门和员工考核有所创新。中航工业对总部职能部门的考核,以目标管理为重点,按照岗位职责,实施季度业绩考核与年度360度评价相结合,落实了职能部门责任。中核集团将职能部门联系单位的经济效益和重点任务统一纳入职能部门的关键业绩指标,考核结果与部门奖金挂钩。航天科工制定针对市场营销人员的专项业绩考核方案,将绩效薪酬占薪酬总额的比重从40%提升到60%,调动了市场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中国二重依据员工工作业绩、劳动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考核情况,分类确定员工的岗位薪酬和技术等级。中国南车将考核指标分为组织绩效、个人任务、个人行为三类,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员工,设定不同权重,提高了考核的针对性。矿冶总院、中国航材、中广核集团等企业采取上级面谈并通报考核结果的方式,让员工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实现了考核闭环管理。

  考核的激励约束力度有所加大。武钢对厂处领导人员实行“前10后8”优胜劣汰机制,对位列考核排名后8%的人员除扣减绩效年薪外,还酌情实施岗位调整。通用技术集团、南光集团将年度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调整、培养使用等相结合,并作为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一个突破口。中国联通强化考核结果在领导班子优化、管理人员使用等方面的应用,有9名高管人员因考核结果较差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中国电科将成员单位的考核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D级单位占13%,考核结果在集团范围内公开,引起了广泛震动。

  (四)对标考核迈出新步伐。

  中央企业围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积极探索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的对标,通过对标找差距,强化考核追标杆,初步形成了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科学确立标杆企业。许多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和行业特点,分层筛选标杆企业。航天科技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的目标,选取全球宇航企业100强作为对标对象。中国移动在公司整体层面,选取20家国际优秀电信企业作为对标对象,明确了集团的追赶方向;在下属公司层面,建立了多维度、多层级、立体化的标杆体系,鼓励各公司之间开展对标。港中旅集团针对下属公司的业务规模、行业特点、成长阶段等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标杆企业。中广核集团根据业务类型,分别在核电运营、核电工程、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与国内外相关龙头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对标。南方电网以广州、深圳供电局为试点单位,开展了与新加坡、香港电力企业的全面对标工作,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差距。

  合理确定对标指标。中国石化建立了由3个层面(事业部、企业和装置)、5个维度(盈利能力、成本控制、生产经营、资产运营、发展能力)、166个指标构成的对标体系。中交集团选取世界11家优秀建筑企业,从企业规模、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分析,明确了自身在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和追赶目标。中冶集团依据国内外同行的业绩表现,选取反映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等方面的指标,建立了标杆数据库。中航集团通过与35家全球航空领先企业的对标,运用差距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手段,确定了运营绩效、资源投入、内部治理三个维度的对标指标。中国航信通过建立“财务绩效”和“业务效能”的二维对标体系,找到了与国际先进企业在价值创造、成长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的差距。

  积极探索对标考核。华润集团根据各业务板块的发展阶段,分别以行业的优秀值或平均值为基准,确立考核目标,引导企业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中国化工以“世界级制造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流程指标为基线,对试点企业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工艺改进指标。中国航油设置“达标缩进率”指标,通过比较本企业考核指标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实现了各层面对达标进展的实时监测和量化考核。东方电气集团将对标指标纳入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占20%权重。兵器装备集团、诚通集团、中盐公司等企业,鼓励企业向行业优秀水平看齐,对下属企业达到或超过行业优秀水平的进行奖励。

  (五)专项考核取得新进展。

  自主创新考核进一步强化。中央企业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考核体系建设,完善支持和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船集团、东风公司、鞍钢、中国北车、中国通号、华侨城集团等企业,将科研开发、自主创新投入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并视同利润在考核中予以认定。中国中纺集团将新技术积累、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并将投资预算的60%用于支持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化项目。中国商飞、中轻集团把知识产权积累作为企业科技产出的主要考核指标,加大对所属企业科技投入、专利数量等指标考核力度。西电集团设立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管理三大类24个指标,在所属企业全面开展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的评价。

  安全生产考核进一步强化。中央企业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考核,加大了激励约束和事故问责力度。中船重工、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华电、中电投集团、国机集团将安全业绩与管理人员的“帽子”、员工的“票子”捆在一起,坚持重奖重罚。中国建材、中国中铁、新兴际华集团、中国黄金等企业,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对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实行考核降级,并相应调整领导人员岗位。中国铁建实施安全生产业绩目标考核,完成全年安全生产目标的企业,所有员工都有奖励;未完成全年安全生产目标的企业,对班子成员进行经济处罚。中国水电集团根据子公司生产经营性质和安全风险的差异,对下属企业分类实施安全生产考核。葛洲坝集团向重点岗位员工提取一定金额的安全风险抵押金,依据其岗位风险及考核情况,返还或扣减风险抵押金,对安全业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加大了安全生产考核的激励和约束。

  节能环保考核进一步强化。中央企业把强化节能减排考核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引导企业实现绿色发展。中国国电将生产环保指标考核权重从5%增加到15%,2011年1-9月供电煤耗在“十一五”下降33.1克标准煤的基础上继续下降了2.6克标准煤。宝钢以“三流一态”(制造流、价值流、能源流和设备状态)的能源管理体系为基础,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单位能效、环保指标对标,查找差距,持续提升节能减排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中国电信将耗电总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对超过目标值的予以扣分处理,2011年单位信息业务量综合能耗同比下降了20%。保利集团将绿色建筑楼盘数量、级次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经营业绩考核范围。中国五矿强化对节能减排过程的考核,实行引入第二方监管和第三方审核制度,通过全方位节能减排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确保企业完成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兵器工业集团对节能环保重大贡献或重大责任事故实施即时考核,一次性给予现金奖励或处罚,2011年1-9月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8%。

  同志们!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中央企业创造了优秀的经营业绩,各项考核指标已经基本完成,绝大多数企业可以完成或超额完成考核目标。一是经济效益有望再创新高。预计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9000亿元左右,经济增加值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二是发展质量继续提升。许多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瓶颈得以突破,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1-11月,中央企业在资产总额增长16.5%的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5%。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中央企业科技投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四是各项战略性任务圆满完成。航天、航空等军工企业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办的重大专项任务;石油石化、电力、电网、通信、粮油等行业的中央企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其中凝聚了中央企业考核战线全体同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业绩考核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业绩考核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加值考核仍处于起步阶段,价值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短板考核还不够有力,考核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部分企业全员考核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副职和职能部门的量化考核还有待提高;董事会试点企业考核工作水平还不够平衡,与国资委考核的衔接还有待加强;对不同功能和定位的企业如何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考核,今后仍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2012年,是国内外经济环境极其复杂、极其严峻的一年,是中央企业深入实施“一五三”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第三任期考核目标的攻坚之年,考核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对明年国际国内形势都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总体上看,世界三大经济体处于不景气状态,欧债危机仍在蔓延扩大,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低迷期;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各种潜在风险和矛盾不断增多。因此,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抓紧做好3-5年渡难关、过寒冬的应对准备。在应对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强做优主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中央企业实际,2012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业绩考核导向,突出目标管理、价值创造、精益管理和科学发展考核,引导中央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加快做强做优,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2012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引导的主攻方向是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抓管理。

  保增长,是2012年中央企业的首要任务,也是业绩考核的中心工作。需要强调的是,中央企业所需要的增长,首先是有效益的增长,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不是偏离主业的四面出击。其次是集约的增长,主要依靠内外部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此外是可持续的增长,主要依靠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等,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提质量,是应对挑战、做强做优的内在要求,也是业绩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中央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本占用与价值创造还很不匹配。越是资金紧张的时候,越要谨慎投资,减少资本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越是成本费用上升的时候,越要强调全成本核算,抓好降本增效,提高盈利水平。

  调结构,是中央企业“稳中求进”的方向,也是业绩考核的着力重点。越是形势严峻的时候,越要自觉地围绕主业调整优化结构;越是面临危机影响的时候,越要主动地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结构调整的核心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不是盲动,不是一哄而起,不是重复建设,而是要向国家需要控制的领域进,向有技术优势的领域进,向有人才储备的领域进,向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进。退,不是被动,而是为了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集中资源干好那些该干的事。

  抓管理,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央企业管理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管理提效的潜力还相当大。越是在国际竞争激烈的时候,越要向一流企业看齐,取长补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追求卓越;越是在生产经营困难的时候,越要通过强化管理,有效控制风险,避免出现失误;越是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时候,越要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从管理中要效益、求发展。

  为此,2012年的业绩考核工作,要重点在“四个突出、四个引导”上下功夫。

  (一)突出目标管理,引导中央企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必须承担起保增长的任务和责任。要确保平稳较快增长,就必须强化目标管理,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

  一要树立高远的目标。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央企业要有更高的标准,提出更具挑战性的奋斗目标。2012年的利润和经济增加值目标,原则上不能低于前三年的平均水平。处于行业上升周期的企业,要抓住机遇,勇挑重担,考核目标原则上要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企业,应积极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业绩指标要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或处于行业周期性下降的企业,要努力开拓市场,主动挖潜增效,确保生产经营保持基本稳定。

  二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年度目标要逐项细化和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确保目标落地。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确定优先顺序,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保增长的业务和领域上来。要加强动态跟踪和过程控制,根据全年经营目标的分解情况,设置关键时间节点,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的月度和季度跟踪分析,对于没有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目标的,及时评估差距,找准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三要强化激励约束。对制定了具有挑战性目标且完成较好的企业,要从工资总额、绩效薪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不实事求是确定目标、工作不得力、完成不理想的企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通报、处罚。

  (二)突出价值创造,引导中央企业切实提高发展质量。

  保增长既要保持合理的速度,更要重视质量的提升。要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就必须突出价值创造,强化以经济增加值考核为核心的价值管理。

  在实施价值管理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五点:一要纳入规划。要重视价值创造的顶层设计和整体优化,并作为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前提,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合理确定企业的主攻方向,科学规划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二要融入重点。在实施调整重组、资源整合、对外投资、降本增效、风险管控等重点任务时,要突出价值创造,做到不创造价值的投资项目坚决不投,毁损价值的领域坚决退出,高成本的生产要素坚决优化,负债率过高的企业坚决减债增效,将有限的资本配置到投资回报率高的领域。三要深入内核。要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特征、波动周期、风险程度,合理确定资本结构。要在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全价值链上强化对经营现金流的管理,严防资金结算、融资担保、投资理财等环节出现出血点。四要嵌入流程。要按照价值创造的基本要求,将利润目标、资本结构、现金管理、资源配置等要素指标固化到业务流程,以流程控制来获取价值。五要渗入基层。要把价值创造理念和要求层层落实到各级企业、基层班组和全体员工,形成“价值创造、人人有责”的考核氛围,为提升价值创造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三)突出创新考核,引导中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自主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关键。自主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在当前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更需要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为企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式,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既要取得更多的专利和技术,更要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为此,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两个探索:一是探索完善“科技+人才+资本”的新型创新模式。通过形成科技支撑、人才引领、资本助推的合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的效果和效率,加快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二是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育成化+产业化”的新型创新机制。通过实现创新育成化与成果产业化“双轮驱动”,增强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

  围绕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中央企业在业绩考核中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转化的考核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稳步提高科技投入比率;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出,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为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奠定技术基础;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探索科技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引导企业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建立健全科技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稳住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并把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四)突出企业短板考核,引导中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短板考核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根据做强做优中央企业的总体要求和应对危机的新形势,当前,中央企业要把对标作为深化短板考核的突破口,把风险管控作为短板考核的重中之重。

  做好对标工作,重点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根据企业实际,选好标杆企业。要根据企业的战略愿景和自身实际,研究提出标杆企业的甄别标准,有针对性地选好标杆企业。二是构建好一流的对标指标体系。要把握对标企业特征,从经济运行、市场竞争、财务表现、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维度,科学构建一流的对标指标体系。三是深入分析短板,找出差距不足,提出改进方向。从业务链和价值链出发,全面梳理与对标企业存在的差距,剖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找出企业短板,提出改进的方向和考核的指标。四是围绕管理短板,加大考核力度。对处于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要分层分类设定不同的短板指标,提高业绩考核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对关键短板指标改进的考核激励约束,对指标领先和进步较快的企业进行激励,对指标落后且改善不明显企业进行提醒警示。

  做好风险管控,有三点要特别关注:一要关注投资风险。抓紧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掌握投资节奏,优化投资结构,避免盲目扩张。风险高的投资项目,该暂缓的暂缓,该退出的退出。二要关注合同风险。对于合同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抓紧做好应急预案。三要关注财务风险。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切实做好资金筹划,优化融资和资本结构,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外担保、金融衍生品等业务风险的管理。业绩考核要围绕这些风险点,抓紧梳理短板指标,并纳入考核体系。

  围绕2012年业绩考核的重点任务,国资委将出台四项业绩考核配套政策:

  一是为体现保增长的要求,对因形势和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客观上难以准确把握而使实际完成值超过目标值较多的,在核定考核结果时暂不扣分。

  二是出台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考核奖励办法。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专利金奖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企业,在年度业绩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

  三是出台中央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业绩考核处理办法。因解决厂办大集体、分离“三供一业”等历史遗留问题而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在业绩考核中予以酌情考虑。

  四是出台中央企业承担国家战略性任务业绩考核处理办法。对完成国家战略性任务、有利于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项目,在考核目标确定或考核结果核定时予以实事求是的考虑。

  三、狠抓落实,确保完成2012年业绩考核工作任务

  2012年业绩考核工作任务繁重艰巨。中央企业业绩考核战线上的同志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谋划,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履职能力,高质量地完成2012年业绩考核工作任务。

  (一)抓精神提振,攻坚克难保增长。

  2012年业绩考核目标的确定难度很大,完成目标的难度更大。各中央企业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本次会议精神上来,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士气,切实做好业绩考核工作。市场低迷,精神不能萎靡;需求回落,干劲不能低落。各企业负责同志要抓紧组织精干力量,做好调查研究,认真研判形势,尽快提出保增长的努力方向和具体措施。企业职能部门要逐户分析下属企业的增长潜力、制约因素,积极指导下属企业高质量地确定考核目标。八年来的考核实践证明,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是一支执行力强、能打硬仗的队伍,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在这场“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抓管理”的攻坚战中取得胜利。

  (二)抓责任落实,实现压力层层传递。

  要确保2012年考核工作任务的完成,就要深入开展全员考核,下大力气,一抓到底。要把全员考核作为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广泛调动并充分发挥各级企业负责人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认真做好企业副职考核工作。国资委拟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负责人副职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期颁布执行。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重视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抓紧组织制定和完善本企业副职考核的具体办法。要结合当前中心任务,抓紧细化副职考核目标,通过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把副职考核工作有效开展起来,为做好本企业全员考核带个好头。

  要加强对职能部门的考核。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细化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指标,增强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和考核压力。在推进职能部门考核的过程中,要重视整体协同,避免出现相互扯皮、各自为战的现象。

  要加强对所属企业全员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针对二级以下企业全员考核工作开展不平衡的情况,中央企业要指导下属企业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相关考核制度。要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全员考核工作开展好的企业,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企业,要予以批评和适当处罚,并限期整改。同时,要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高下属企业全员考核工作水平。

  董事会试点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落实国资委要求、发挥业绩考核导向功能等方面切实起到示范作用。已获得国资委授权考核高管人员的试点企业,外部董事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业绩考核方法,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三)抓关键环节,深入推进经济增加值考核。

  经济增加值考核是我们当前考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稳中求进目标的有力抓手。中央企业要认真总结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以来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加大经济增加值考核工作的力度,不断拓展考核的广度和深度。

  要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中央企业要在认真分析所属单位发展阶段、行业特点、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经济增加值考核的范围,2012年要争取覆盖到所有三级企业。要加大经济增加值考核权重,集团公司对二级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考核权重要较上年有所提高,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力争达到40%以上。要根据行业风险程度和投资回报水平,合理确定不同的资本成本率,具备条件的企业要适当提高资本成本率水平。

  要抓紧建立健全经济增加值动态监测制度。尽快建立包括经济增加值完成情况、各业务单元价值创造能力、主要驱动因素影响等内容的月度监测数据系统。要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确保经济增加值考核和价值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要全面开展价值诊断活动。对所属企业资本占用和价值创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既要关注损益表,又要紧盯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科学开展价值诊断。要加强分类指导,对能稳定创造价值的企业,要提出巩固提高措施;对价值逐步提升的企业,要集中必要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对经营状况堪忧的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改进提高或果断退出。

  (四)抓队伍建设,提高履职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学习。总体上看,业绩考核工作队伍的素质是比较高的,对政策的把握也是比较好的,但也确实存在对考核政策学习不深、研究不透、执行不力的情况。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我们印发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政策要点》提供主要负责同志参阅,这次会上,我们又把这个文件印发给了大家。希望同志们结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22号)和新出台的四条政策,加强学习,吃透精神,用好政策,努力成为业绩考核的行家里手。

  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要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下属企业的典型经验,帮助所属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努力把本企业考核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考核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对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要敢压担子、大胆重用,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要注重青年人才培养,为考核工作提供更充足的后备力量。

  同志们,做好2012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充满挑战,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直面困难,勇挑重担,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添砖加瓦,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年将至,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