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调研报告
中央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国资委业绩考核局 发布时间:2006-09-29
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坚实步伐
----中央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调研报告
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局
(二○○六年九月)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转变增长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拉开了“十一五”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的宏大序幕!
日前,我们对中央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建材、运输、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的调研显示,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资源节约的总体目标,中央企业自觉增强责任意识,通过加强战略规划、实施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健全体制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能源消耗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进一步优化,在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工作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战略规划揭开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新篇章
战略决定未来,规划引领发展。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中央企业愈发认识到,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绝非权宜之计,必须加强战略规划,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持续推进资源节约,通过高效率、低消耗的资源管理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确保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提出的节能目标,中央企业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资源节约目标,不少企业还专门制定了《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专项规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把“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取得显著成效”作为主要目标任务之一,确定了“五年节能660万吨标煤、节水2.55亿立方米、节地2100公顷,在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方面走在全国企业前列”的工作目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2010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2.9吨标准煤,比“十五”末下降20%,炼油综合能耗低于每吨65千克标油,达到亚太地区先进水平,乙烯平均能耗低于每吨650千克标油,新建大型乙烯项目平均能耗控制在550千克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动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国家电网建设,努力实现2010年线损率比2005年下降0.3个百分点、减少线损电量约90亿千瓦时的目标,这相当于1座180万千瓦火电厂全年的发电量。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06年底,建成3-4个资源节约型示范电厂;2008年末,集团40%的电厂要建成资源节约型电厂;2010年末集团所有企业都要达到资源节约型企业标准,平均供电煤耗、发电水耗和厂用电率分别达到每千瓦时331.5克(标准煤)、1.0千克(水)和6.3%,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创建节约型企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工作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公司的单位能耗、水耗、物耗指标全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2010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7%。
响鼓无需重槌敲。中央企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率先响应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2004年11月,中国石油集团、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华能集团、中国一汽集团等6家企业就联合发出了《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的倡议》,提出了力争经过3—5年的持续努力,各项主要生产经营的单位能耗、水耗、物耗指标全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企业达到国际同行业可比先进水平。2005年8月,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17家中央企业,又在“全民节约,共同行动”中进一步作出了节约承诺。2006年7月26日,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又有220多家中央企业(含二级及以下企业)参加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千家重点企业节能行动”,郑重承诺“十一五”期间节能2321.56万吨标准煤。宝钢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一批中央企业,通过向社会发布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白皮书”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形式,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中国铝业公司还牵头组织召开了有色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工作会议,在行业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央企业正在以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率先行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构调整开创资源节约新局面
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技术结构落后、规模结构偏小,是导致企业资源浪费、能源消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央企业把节能降耗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果断淘汰了一大批技术落后、规模小、资源利用效率低、安全隐患突出的工艺、设备和装置,使结构调整成为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
石油石化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炼化装置结构日趋复杂的情况下,通过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和装置,提升装备规模和技术水平,实现了资源和能源消耗持续下降的目标。中国石油集团以石油钻采装备现代化和炼化装置规模化为重点,全面提升了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创造了原油产量大幅上升和资源消耗大幅下降的好成绩。2005年,中石油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52吨标煤,同比下降11.5%,比全国平均工业增加值能耗低41.3%;万元增加值新鲜水用量28立方米,同比下降17.6%。今年上半年,两项指标又分别达到1.34吨和22立方米,再度下降18%和25%。预计全年可实现节能100万吨标煤、节水6000立方米的目标。中国石化集团目前已累计关停落后炼油能力1620万吨,还关闭了几十套小化工装置、小型燃油锅炉和一批落后的小油库、加油站。从2000年到2005年,中石化炼油装置吨原油综合能耗从76.66千克标油降低到68.59千克,乙烯燃动能耗由每吨742千克标油降到678千克,加工吨原油取水量由2.04 立方米降到1.08立方米,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由87%提高到95%。今年上半年,主要能耗指标又达到或刷新了历史最好水平。炼油原油加工综合能耗每吨66.23千克标油,同比减少2.81千克;乙烯燃动能耗每吨677千克标油,同比减少6.48千克;工业水重复利用率95.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加工吨原油取水量0.82立方米,同比降低0.23立方米。
钢铁企业通过调整生产结构与能源结构,开发高附加值节能环保钢材,有效降低了资源、能源消耗,提高了环保水平。宝钢集团近年来围绕建设钢铁精品基地的目标,大力调整老企业的产品结构。先后淘汰了平炉炼钢、化铁炼钢、小转炉、小电炉以及叠轧和横列式轧机等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工艺装备,淘汰落后炼钢、轧钢能力各300多万吨。鞍钢集团通过淘汰平炉实现全转炉炼钢,吨钢能耗由70千克标煤变为负能炼钢,使吨钢成本降低100元;通过淘汰模铸工艺实现全连铸,降低能耗67.9%,吨钢成本降低200元;通过淘汰初轧、热叠轧薄板及横列式轧机,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连轧、冷连轧、冷轧硅钢和万能重轨轧机等现代化生产线,使能耗、物耗及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通过建成年产量500万吨现代化、短流程、节能环保型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热能损耗,热装热送率达到95%以上。吨钢综合能耗64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4.6吨,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武钢集团通过结构调整,使低消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两低两高”产品比例由上年的54.01%提高到57.26%,形成了桥、管、箱、容、军、电、车、线等一大批精品名牌,有效减少了资源消耗。在集团65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有42项好于上年同期,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大发电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下决心在“十一五”期间关停10万千瓦以下高耗能、高污染的中小火电机组,增加高效、低耗、大容量火电机组的比例。建材企业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使生产工艺和流程进一步优化。近年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淘汰了水泥立窑18条生产线共210万吨的落后生产能力;中国材料科工集团大力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所属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新增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系统14条,其能力占总熟料量的73.1%,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000万吨。结构调整不断开创着中央企业资源节约的崭新局面。
技术进步推动资源节约再上新水平
面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现实需求,中央企业坚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节约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华能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发电企业集团之一,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大胆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在生产技术领域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引进国外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全面提升了我国火力发电机组的技术水平;第一个配套引进大型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备和环保技术,建设了国内使用最早、规模最大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第一个利用城市中水作为电厂冷却水系统的补水,为推动电力工业节水、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第一个引进国外先进的液态排渣炉及飞灰复燃技术,有效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与灰渣利用率;第一个建设国产化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并同步建设了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处理装置。技术进步使华能供电煤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居全国同行业最先进水平。2005年公司平均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346克标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克,单位发电水耗为每千瓦时1.34千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按全年火电发电量2430亿千瓦时计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685万吨。2006年上半年公司供电煤耗又进一步刷新为每千瓦时345.11克。
中国国电集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粉锅炉等离子点火稳燃技术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水平,目前已在国内260台大型发电机组上应用。据测算,运用该技术对全国火电机组进行改造,每年可节约燃油600万吨以上,每年可节约发电成本300亿元。
中国铝业公司自主开发的“选矿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新技术”,攻克了低品位铝土矿充分利用的难关,使公司的铝矿山服务年限提高了3倍;自主开发的“强化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不仅扩大了铝矿石的利用范围,而且使生产能耗降低41.7%,回收率提高6%,赤泥排放量削减40%,年节约标准煤68.9万吨。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技术和神华煤液化工艺,为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问题开辟了重要途径。神华煤燃烧特性基础研究获得突破,神华煤配煤炼焦性能技术、神华煤与其他动力煤配烧结渣防治技术、神华煤灰熔融性提高技术、神华高硫煤燃烧技术和煤矸石、洗中煤、煤泥、油灰渣及其它热值低于3000大卡的劣质煤发电技术,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中国材料科工集团在浮法玻璃、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建材、玻璃纤维、建筑卫生陶瓷、耐火材料、石英玻璃、特种水泥及外加剂、复合材料等方面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其中,中国建材集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900t/d级超大型节能浮法玻璃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浮法线。该生产线采用先进保温结构和技术,熔窑节能、熔化等多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国内600t/d级浮法线节能15%-20%;大型无碱玻璃纤维池窑纯氧燃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熔化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日前投产的年产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项目,百分之百采用工业废渣,每年可消耗工业石膏废渣30万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对全社会建筑节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创新构建资源节约新机制
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需要严格的“精细”管理,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从管理和体制的层面上构建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是广大中央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见贤思齐,对标挖潜。中央企业在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过程中,普遍开展了与国内、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标”工作,主动寻找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认真分析原因,进一步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铝业公司、宝钢集团、鞍钢集团、武钢集团、中国一汽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企业都以“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对标管理系统,瞄准国际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水平,一个指标一个指标的对比,一项措施一项措施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向更高目标、更好水平发展。中国铝业公司今年上半年氧化铝生产27项指标中17项比去年同期巩固优化,其中氧化铝总回收率、铝土矿消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解铝生产14项技术经济指标中12项巩固优化,其中电解铝纵交流电耗、平均槽电压、效应系数等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为切实加强激励和约束,绝大多数中央企业都加强了对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组织领导,建立了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罚分明的资源节约责任制,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纳入了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中石油集团制定发布了《节能节水型企业考核评价规范》,进一步加强了节能节水的考核力度,形成了“千钧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责任传递体系。中国铝业公司把能源、原材料消耗占成本5%以上的指标与工资总额挂钩,实施月考核季兑现,将节能降耗融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零缺陷”、“零浪费”的目标。中国一汽集团建立了完善的能耗评价和节能监测制度,制定万元产值能源消耗定额,按季、逐月层层分解到车间,设立节能监测室对厂区的能量平衡、锻造公司能量平衡、30个分公司、子公司的水平衡,500余台次锅炉、工业炉窑、空调机组、空压机、风机、水泵、中频机、蒸汽锤等重点用能设备进行节能监测。“十五”期间,中国一汽本部汽车产量增长了63.7%,综合能耗仅增长了1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生产用水量分别下降了35%和62%,每年可创造节能效益8000多万元,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
精细管理、精益管理,向管理要能源、向管理要效益,日益成为中央企业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措施。中央石油石化、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等重点耗能企业都建立健全了从集团到子公司、车间、班组多层级的资源节约管理网络。宝钢集团创立了能源生产和能源管理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集能源供应计划、能源生产工艺、能源动态调整、能源设备及节能工作的职能于一身,大大提高了能源管理的统一性、科学性、实效性和能源管理的精度及效率。通过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化能源控制中心“能源实时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对厂区21平方公里的各种能源介质和环保实施动态监控和管理,实现了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实现了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的无放散,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今年上半年,宝钢集团为实现全年降本增效45亿元的目标,深入开展“全员降本增效劳动竞赛”,前5个月就降本增效33亿元;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吨钢耗新水下降15.7%,余能回收总量增加14%以上。面对燃料油价格居高不下、运输成本大幅上涨的严峻形势,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所属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燃油节支管理委员会,在保证飞行安全、航班正常的前提下,加强燃油节支,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开展油料套期保值业务,今年上半年套期保值收益达2.18亿元,比2005年全年增长128%。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上半年采取按飞行计划精确加油、飞行节油激励等措施,节约燃油成本1.1亿元。通过多途径飞机“瘦身”计划减重节油,降低成本0.43亿元。此外,中央企业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和节能降耗合理化建议、“举报我身边的浪费”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忧患意识。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已经成为广大职工的共识和行动,自觉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煤、一张纸……,正在中央企业形成风气,为加快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技术装备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新贡献
不啻“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中央企业在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实践中,不仅努力实现了自身节能降耗和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还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为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央装备制造企业围绕“十一五”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任务和促进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积极研发制造了一批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石化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等关键领域的技术装备,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加快火电产品的升级换代,使节能环保高效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成为主导产品。按机组每年运行1000小时计算,一台60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分别比同容量的亚临界机组节约标准煤7万吨和14万吨,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更可节约标准煤高达24万吨。同时,东电、哈电着力发展水电、燃气轮机、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十五”期间,东方电气累计生产了958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160万千瓦的燃气轮机、15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公司生产的数百套高压大功率变频器产品,已广泛应用到电力、石油、化工、冶金、水泥、煤矿和市政建设等领域,平均节能达20%-40%。哈电集团制造了13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9FA级燃气轮机,与9E级燃气轮机相比,每年可节约天然气55495立方米;生产了900万千瓦滚流式水轮机和100万千瓦轴流式水轮机,效率比传统产品分别提高了1.57%和1%。
中国一重集团、中国二重集团依托国家重点项目,为我国冶金、电力、石化、汽车、矿山等行业开发节能、高效的重大装备和机械产品,提供了一批高参数的钢铁冷连扎机、热连轧机、板坯连铸机、宽板轧机、铝板轧机等重大装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节约效能;围绕解决火电效率低、煤耗高、污染严重的问题,开发了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大型铸锻件,推动了大型水电站70万千瓦水轮机大型铸锻件的完全国产化。中国一重根据国家能源战略需要,成功研制出双千吨级煤直接液化反应器装置,为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使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和余热利用做出了新贡献。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作为我国最具综合实力的输变电制造企业之一,承担了迄今中国所有重点输变电项目的技术引进工作。公司在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过程中,始终注重提高节能降耗和资源利用水平,开发了大量低损耗、低噪音、无渗漏的节能环保型交、直流输变电工程用品,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三峡-广东直流输电项目,西电东送贵州-广东、三峡-上海直流输电项目及西北750千伏示范工程等。750千伏电力变压器为目前国内最高电压等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品。环保节能型产品——新一代500千伏超高压大容量并联电抗器,噪声、振动、局部过热、可靠性等关键技术优于国外,市场占有率达到75%-80%。小型化设计改型后的363千伏断路器产品,减少占地面积近50%。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以“引领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升级,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创造价值”为使命,努力为节能环保领域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通过发展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建设垃圾电厂、矸石电厂等节能综合利用电厂,进军天然气利用、城市污水处理、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材、绿色照明及节能灯等领域,目前已形成年节煤13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日处理污水385万吨、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能力。到2008年,可形成年节煤66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日处理污水666万吨和垃圾25000吨的能力,还可为社会节电22亿度、节约耕地1112亩、替代汽油50万吨。
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云。当前,中央企业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精神,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努力践行资源节约的郑重承诺,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各项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的能耗、水耗、物耗指标全部实现历史最好水平,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央企业上述指标要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业可比先进水平,为实现“十一五”期末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舞台上,奏出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时代最强音!